大魏春

〖大魏春〗

第三九四章 智商税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所以往年冬日,重臣入宫觐见皇帝,无不穿的里三层外三层,裹的跟熊似的。

但今日来,皇帝的大殿竟比府上安有地龙的暖室都要温热几分?

再一细看,才见殿中早已变样,似是被隔成了数间,这只是其中之一。

二人中间立着一座似是铁铸之物,似桌似鼎。上面盘着一层层的铁圈,透过缝隙,可见其中火焰正旺。

元嘉奇道:“这是何物?”

皇帝轻斥了一句,指着火炉说道:“诸位觉得此物如何?”

都是人精,哪还看不出皇帝的心情不是一般的好。

高肇拱手一揖:“恭喜陛下,有了此物,日后不用再受湿寒、烟薰之苦,当安然御冬……”

皇帝微微点头。抱着被炉盘炙的微烫的奶盏,感慨道:“昨闻突降大雪,腾辗转难寐。心忧如朕、如天下数以千万计的寒民,又该如何挨过足长四月之久的严冬。不想今日,就能脱了裘衣,置身于这温暖如春的暖阁之中?”

高肇又高声赞道:“陛下胸怀天下,心忧万民,实我大魏百姓之福……”

众臣心中大骂马屁精,还不得不附合高肇,大拍特拍。

不得不说,高肇能成为幸臣、宠臣、权臣,并非无因。

稍一转念,看了看立大皇帝身后的李承志,许多人又无奈的一叹。

高肇已经很厉害了,而与之相比,他这个准侄女婿还要高上好几筹。

高肇无非靠的是能在极快间洞悉皇帝的心思,敢给皇帝背锅。堂下诸人不是做不到,只是不愿做而已。

但换成李承志,他们除了佩服,连嫉妒都嫉妒不起来。就如眼前这火炉,看似简单,但除了李承志,他人为何就想不出来?

元雍捂着手掌,瞅着烧的正旺的火炉、吊于梁下的铁筒,两只眼珠滴溜溜乱转。

“这铁筒有何用处,怎听着其中竟似有风雷之声?”

哪里什么风雷?

只是因外凉里热,在热压的作用下,再加殿外吹风,产生了类似如虹吸效果,在往外抽烟。

李承志转了转眼珠,吐了两个字:“排烟!”

元雍愣了愣,使劲的抽了抽鼻子。他才反应过来,殿中竟无多少烟气?

“此物虽奇巧,但至多称的上锦上添花。另有一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承志阵阵无语:我哪知道你这么蠢?

说话间,黄门般来了蒲团,七八个朝臣围着火炉坐定,就只皇帝坐着一把椅子,李承志则侍立在身后。

元怿瞅了一圈,又看了看炉中的熊熊火焰,好笑道:“怎就跟祆教(即摩尼教,拜火教)拜火一般?”

一听拜火这两个字,李承志心里就是一突,不由自主的想到在泾州时,乱民狂呼着“烁烁圣火,焚我罪业……”,悍不畏死的扑向大火的那一幕。

“莫要牵强附会!”

元雍“呀”的一声,当即跳起了三尺高。众人当即就闻到肉好似被烤熟的味道。

皇帝笑的直打跌,差点从椅子上滚下来。

若不是李承志拦的及时,他刚刚也差点挨这么一下。不想竟有人步他步尘……

元雍疼的直呲牙,抬眼一看,手掌上当即燎出了几个水泡。

他边吹着凉气边骂李承志:“你也不早些提醒予孤?”

但有了火炕,当解此忧。

元恪并非只知食肉糜的皇帝,甚悉民生。清楚中产之家才能建得起地龙。贫民之家就只能硬挨,至多薰些炭烧个火盆。但稍一不慎,就是全家中毒而亡。如京中每年冬日枉死寒民上千,七成以上是被毒死的。

所以贫寒之家买不起木炭、柴薪只是其次。至不济牲畜总养有几头,粪便也可以当柴烧。关键的是,不知道如何排烟毒……

元恪看着砌于屋角的烟囱,正烧的热气腾腾的火炕,心中暗暗感慨:谁敢说,此举不是造福于万民?

他突然就想起了平日里如崔光、刘芳、游肇等,均称赞李承志胸怀万民,知天下疾苦。

元雍瞅了瞅已然起身,侍立在皇帝一侧的李承志:“应是你之前说过的那铁炉吧,竟这般快就制了出来,且这般好用?”

嘴里说着话,元雍竟伸出双手,往烟筒上抱去。

这纯猝是人的第一反应,和智商高不高没什么关系。前世从小到大,李承志不知被烫过多少次,但总不长记性。每次冬天回乡里,进门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抱炉筒暖手……

李承志一声惊呼:“别摸!”

但显然迟了。

酬功?

别临了临了没功劳不说,还得挨一顿骂?

李承志转着眼珠,只好留下。

不多时,一众大臣就到了式乾殿。看到皇帝和李承志都只穿着一件薄衫,围着火炉就着一盘肉脯,一个喝着烫酒,一个喝着热奶,好不惬意的模样,众人好不惊奇。

宫殿太大,地龙基本不起作用,只能用炭盆。而炭盆摆的一多,皇帝就久咳不止,似是连肺都要咳出来一般,故而几同于无。一至冬日,殿中阴寒无比。

如低至市价三成的豆腐,如卖完冰沙箱底所化、又专程运至寒民聚居之坊,赏于稚子的糖水。

如今,又如这火炕?

“君为轻,社稷次之,民为重?”

皇帝念叨了一句,鬼使神差的问道,“在你心中,朕是不是排在最后一个?”

我只是随口编了个借口,怎就让你联想到了这般深奥的大道理?

有了这火炉和火炕,以后但到入冬,再也不用受这酷寒和烟薰之苦了……

在两间暖阁中来回走了两圈,只觉温暖如春,但并未闻到多重的烟气,皇帝啧啧称奇:“这两样物事看着并不繁复,但为何再无人想到?果如传言:你能常人所不能?”

李承志拱手一揖,谦虚道:“陛下谬赞。是臣于北地之时,见寒民疾苦,一入冬日,冻毙者不计其数。臣心生怜悯,才钻研出了这两样物事。也正欲向陛下建言:可召百官,予天下普之……”

话语平平无奇,但皇帝就跟冻住了一样。

莫说北地,只是洛阳,每年冬日冻死者都要以千计。再往北,如关中、河北、晋地等更是酷寒,寒民又该如何渡之?

李承志哪会承认:“臣不敢!”

“逆臣!”

皇帝暗暗的骂了一句,又指着刘腾道:“即刻去传谕,召太尉、司徒、司空、司州牧、尚书令、尚书监、御史中尉、吏部、民部(类户部)、太常等卿,来此议事……”

一听便知,皇帝准了李承志所奏,欲将这两样物事普知于天下,惠及于万民。且雷厉风行,要现场议事。

李承志官才只是从五官,且是武职,自无参议民事的资格。正欲告退,皇帝却不让他走:“且等着,等议完正事,再看如何予你酬功。”

第三九四章 智商税 (第1/3页)

皇帝从起部、将作监唤来了十多个大匠,隔两间暖阁、盘一座石炕还不轻轻松松?

在李承志的指点下,不到一个时辰,两间三丈方圆的暖阁、一座前后近丈,左右两丈宽的石坑便新鲜出炉。

铁炉更简单,往地上一支,将炉筒用铁链一吊,不到两刻就生起了火。

炕还要烧个三五日,薰尽潮气后才能住人。但火炉却已烧了近一个时辰。阁中早已热气腾腾,皇帝的额头上都见了汗。等脱了厚重的皮裘,元恪只觉浑身轻便,好不爽利。

阅读大魏春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