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古玩铺那些年

〖我开古玩铺那些年〗

37、打眼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要是衣食不虞,他认为自己也能成为人人追捧的大家。

抱着这种执念,秀才绞尽脑汁提升画作的价值,正道走不通,便走旁门左道。

经过一次次实验,他发现将玻璃粉调胶涂眼珠,白蛤粉调胶涂白睛,铅粉给两腮打底,再涂上淡淡一层朱砂、焰硝、黄酒调成的颜料涂在铅粉上,在灯光下,画里的人脸色就会变红,而眼珠的玻璃粉也会放光,跟活了一样。

对此,他喜出望外,便炮制了一副麻姑献寿图出来,卖给为母亲贺寿的富商,得到一大笔钱。

尝到甜头,秀才更加确信自己找到了另一条成为大家的道路。

而自己做不到,又如何能拉下脸面抨击对方呢。

至此,苏秀才达到了人生目标,成为远近闻名的画家,作品更是千金难求。

九鱼图正是采用同样手段炮制出的一幅作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说明九鱼图对诸葛亮来说并不困难,未必画过,却也未必没画过。

画完全没有参照物,裴瑾瑜只好看字。

远涉帖曾被刻成碑文,拓下的法帖广为流传,字迹不难判断。

两相对比,画上的字迹确实像诸葛所书,倒也找不到疑点。

如此,只好发大招,动用鉴字宝符。

盂兰盆节,为了扬名,特意画了一副杨柳观音图,献给玉佛寺。

信众看到画上的观音在长明灯的照耀下眼波流转、两颊生晕,像是随时从画中走下来,以为菩萨显圣,倒头就拜,不止五体投地,还齐齐大声祷告,场面可以说惊天动地。

这事被传扬出去后,玉佛寺的香火更好了,从主持到小沙弥都认为秀才了不起,不遗余力的替他宣传。

许多人来玉佛寺,不是为上香,而是为一睹观音图,其中不乏名噪一时的书画大家。

虽说大家一致认定这幅画境界一般,但谁也无法否认肖似活人的技巧自己做不到。

虽说饥一顿饱一顿,到底活了下来。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秀才画画的技艺越发娴熟,但因资质与眼界问题,境界始终没有突破,成为大家,而是沦为一名作品匠气十足的画匠。

画匠的画是卖不上价的。

继科考失败后,秀才的第二个抱负成为书画大家宣告失败。

但是秀才不甘心,总以为是家贫,为了糊口不得不向现实妥协,这才没有达到想象中的人生高度。

凝神静气,运转炼神诀,将神识聚拢成束,投向九鱼图!

嗡!

天地万物,莫不可鉴。追根溯源,莫不可鉴。

有关书画的画面蜂拥而来,洪流般灌入识海之中。

随着功法的突飞猛进,这些信息已经不能给裴瑾瑜带来任何冲击,哪怕是洪流也会被收拢消化成涓涓细流,最终汇入无边无际的识海之中。

前朝徽宗皇帝就曾说宫里藏有武侯草书之《远涉帖》。

至于画,并未有流传于世的作品,早就散轶在乱世之中。

唐时出身宰相世家的张彦远曾在《历代名画记》里提到,诸葛亮的作品在唐代已经是“有国有家之重宝”,“为希代之珍”,可见珍稀的程度。

东晋《华阳图志》上还说诸葛亮不仅能画天地日月,且能画各种建筑、车马、动物及人物。

能如此全面掌握绘画技巧的画家,极为少见。

快速阅读九鱼图前世今生的信息,裴瑾瑜不胜感慨。

蜀中眉州有个苏秀才,考了五六次举人都没中,搞得家徒四壁,吃了上顿没下顿。

供养他的老母与妻子累病而亡后,秀才不得不关心起柴米油盐与温饱。

除了读书,他仅略通书画,只好以此谋生。

在集市代人写信,帮有红白事的人家记账,或者将书画在书铺寄售。

37、打眼 (第2/3页)

瑾瑜道了声谢,来到画前,定睛查看。

乍一看,这画平平无奇,九条鱼有红有白有黑有花,穿梭在荷叶莲花间,姿态各异,但每一条都似在游动,以静态表达动态,动感十足,构图巧妙,技艺也算不凡。

然而,能完成这样画作的书画家并不鲜见,说是诸葛孔明所作,毫无根据。

史书记载,诸葛孔明善画,喜草书,哪怕彼时书法艺术还未彻底成熟,他的作品也被珍而藏之。

阅读我开古玩铺那些年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