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在江户那些年

〖浪在江户那些年〗

第二百零三章 所谓攘夷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被请到料亭服侍的艺伎被称作深雪太夫,这在太一看来十分违和,因为不论是江户还是京都,抑或是大阪,“太夫”都是对花魁级别游女的雅称,甚至这一称呼本就是源自于上方的游廓,而江户效仿天朝,有时喜欢直接称“花魁”。

既然被称作“太夫”,那就是实打实的游女了,而且这位和服的腰带结也确实是扎在身前的,这是判断艺伎与游女的最直观标准,或者说是判断卖艺还是卖身的最直观标准。与正常妇人一样将腰带结扎在身后,象征着纯洁表示不卖身,而十分华丽地扎在身前的,则是说明是接客的游女。

太一在席间还偷偷请教了五三郎,得到的答复是,上方的“娱乐业”比较发达,大阪新町也好京都岛原也好,虽然也都是称游廓,实际上并不像江户吉原一样全是青楼,表演歌舞伎、净琉璃的芝居等也在其中,但与之相对的,实际上很少有明显异于游女的艺伎,两个职业的业务范围高度重合,或者说在上方……这实际上就是一个职业。

这位深雪小姐姐的业务能力还是极好的……当然,太一指的是歌舞诗书等技艺,刚刚在席间暖场很是露了几手,相比之下,光枝这种专门钻研技艺的艺伎都多有不如。关键是谈笑间一颦一笑拿捏得恰到好处,看得太一都有些心猿意马,如果不是为了至高无上得点娘,他可能都要犯错误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以长州藩为首的诸藩及激进浪士们对“攘夷”的认知更加简单直接,就是通过武装战争实现“破约”,把西方诸国彻底赶出岛国,而朝廷内部虽然也在激烈辩论,但实际上更倾向于该意见。

这是注定就是不在一个频道上的对话,理论上是很难沟通调和,但胜在幕府和朝廷的两位领导者有着神奇的默契。将军德川家茂在坚持原则的同时,善于以妥协求共识,而官家统仁虽然对西洋抱有敌意,但对幕府异常信任。很难说这两人如果活得再就一点的话,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只要大家用心任事,通商屋的未来必然可期。”太一举起手中的酒盏,对着包括五三郎在内的大阪通商屋中高层鼓劲,很有一种“大家好好干,年底给老板换个大别墅”的既视感。

不过好在这个时代的社畜们不知道此梗,一个个得到大老板的接见,都激动地无以复加。

太一也就露个面以示恩宠,留下五三郎招呼好自己的职员,起身在身旁小姐姐的搀扶下离席了。

第二百零三章 所谓攘夷 (第2/3页)

第16代藩主山内丰范的权力争夺中。不过,在丰信支持的倾向“公武合体”的保守派代表吉田东洋被“土佐勤王党”刺杀后,藩内得到藩主丰范支持的尊攘势力全面上台,他们打着“一藩勤王”的口号,其政治诉求十分明显,实际上是以“尊攘”为名的“倒幕”,意欲取幕府而代之。整个土佐藩被忽悠的不轻,山内丰信暂时失去了话语权。

现今各方派系聚在京都,今天你砍我,明天我砍你,不只浪士和藩士砍、浪士和幕臣砍、藩士和幕臣砍,也有浪士和浪士砍、藩士和藩士砍,直到不久前激进派浪士把关白九条尚忠的家臣也砍了,那可是公家……官家哪里见过这个,一看诸藩明显不靠谱,因而才重新寄希望于幕府牵头攘夷事务,并约束好京都越发激进的尊攘势力。

目前,“攘夷”几乎成了时尚,但凡武士无不谈“攘夷”,很有树人先生书中所描述阿Q的“革命”观。不论是浪士还是基层藩士,甚至诸藩大名,他们看到是有人因“攘夷”而青云直上,因而才纷纷效仿。但是,至于这个“夷”怎么“攘”,大多数脑子里都是肌肉的浪士并不关心。

实际上在“攘夷”一事上,幕府、朝廷、激进诸藩的理解有很大差异。担任幕府政事总裁职的松平庆永在与岛津久光(萨摩)、山内丰信(土佐)、伊达宗城(宇和岛)商议后,确定的“攘夷”路线,实际上是以“破约”为目的,采取外交手段,重新争取岛国与西方诸国的平等关系,这一思路同时得到了一桥侯德川庆喜支持。

阅读浪在江户那些年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