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大明第一臣〗

第二百五十七章 谁不想过得好!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至少说,自从秦汉,乃至更早的春秋战国时期,就不是这么简单了。。

众所周知,犬戎灭了西周,战国年间,匈奴不断南下进犯……中原大地,分成一堆国家,彼此攻伐不休。

为了应付内忧外患,建立统一的国家,已经成了诸子百家大多数的主张,只不过是对于哪国能统一天下, 用什么手段策略统一天下, 有所分歧而已。

自从秦汉建立大一统之后, 中原的格局为之一变,对外建立赫赫武功,解决匈奴威胁, 对内励精图治,天下安宁, 百姓乐业, 取得了难得的发展。

但是大一统王朝也不是没有代价的, 那就是需要维持庞大的官员行政队伍,养一支强大的常备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看, 就是在男耕女织的基础上,每年都要固定拿出一部分收获,去奉养皇帝百官, 支撑兵马开支。

而在农业社会里, 可以充当一般货币的, 除了部分丝绸绢帛布匹之外, 最是粮食!

粮食是一切的根本,填饱肚子, 缴纳赋税,地租,存粮备荒, 对抗各种风险……所以身强体壮的男人,才是天然的一家之主。

就算女人心灵手巧, 能挣更多的钱,也不管用, 毕竟钱不能带来真正的安全,粮食才行!

这是农业时代的一条基本法则, 不过这只是事情的一半,还有另外一半,是很多人忽视的。

这里面既有利之所在,可也有部分道理没有讲清楚。

时至今日,总算能够说透了。

一个人的最基本需求,就是吃饱穿暖,有一块地,几株桑树,男耕女织,自自然然。

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几千年的农村,也都是这么过来的吗?

每当天下太平,人丁滋长之后,土地都会变得紧张,而且农业社会发展虽然缓慢,但是却并非不发展。

经过漫长的积累, 总会有新的农具,高产作物出现,土地在精耕细作之下,能产出的粮食也会更多。

以宋代为例, 在引入占城稻之后,一个农夫耕种一年下来,产出的粮食大约能养活三个人,是远远超过前代的。

家里的劳动力有了富余,又该怎么办呢?

聪明如你,会不会立刻想到,发展工商业,吸纳多余劳动力,创造更

第二百五十七章 谁不想过得好! (第1/3页)

张希孟在前面讲过天子使命,归结到了均分田亩上面,由此可以说是确定了朱家军的最高准则。

不过彼时的张希孟还有一半的东西,没有说透,或者说没有来得及讲清楚,为什么兼并土地是错的,世家大族是拥有了土地,但是很多世家豪族不是坏人,至少表面上不是,他们主持公道,照顾孤寡,在地方上修桥补路,兴办学堂,教化风俗,鼓励良善……

真的仔细去观察,从里往外审视,你会发现,世家地主也并非一无是处,老百姓也不都是视地主如寇仇。

张希孟主张打击豪强,均分田亩,虽然在朱家军中,得到了支持,但是在李善长统辖的文官体系中,并不是那么受欢迎,或者干脆点说,阳奉阴违的人多了。

阅读大明第一臣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