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大明第一臣〗

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元璋是不怕累的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所以他到手是二百石禄米,由于身在应天,又是三品以上,拿够二百贯宝钞补贴,再有,他虽然没考过科举,但是眼下谁还敢否定张希孟的问啊?

人家就是当世夫子,重新解释纲常,剖断历史的男人……自然历加成拿满,又是一百贯。

这就是张希孟俸禄的构成,此外还有包括房舍,衣料,护卫……另外如果他成亲了,有了孩子,入方面,也会有妥当的安排,反正不用为了生活操心。

这一套弄下来,公布出去之后,官员们再也没人敢闹事了……像张希孟这种,差不多站在文官顶点,他拿到的东西,也就差不多是十个三口之家,一年的收入。

看起来依旧不少,但是这个程度,别跟大宋比了,就算跟任何一个朝代相比,都算不上多高。

但是相比之下,最低的衙役,一年也有四十石禄米,二十贯补贴,差不多相当于两个农夫的收入,也在可以接受范围。

新的俸禄安排,差不多就是压低了红袍官员的收入,保证了底层小吏的生活,又考虑了民生物价。

这种结果拿出来,谁能明着反对?谁又敢呢?

除非你站出来,我们士大夫,要比穷鬼多挣一万倍?这点钱还不够养一只鸟呢!这个话的陶安已经会老家哭去了。

谁想陪着他,好走,没人拦着!

首先俸禄还是分为两种,一个是粮食,一个是宝钞。

但是原来正一品的千石年俸,变成了三百石,然后依次下降,到九品官,能拿到年俸七十石,基本没有变化,而值得一提的是,就算没有品级的,只要是衙门的正式书吏,衙役,最低年俸也是四十石,熬到五年以上,都能拿到五十石。

在禄米之外,就是宝钞,这个宝钞也是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针对各地物价情况,发下来的补贴。

其中在京城,三品以上,能拿到二百贯。如果是县城,普通小吏,一年也能拿到二十贯。而另外一部分,则是历加成。

还是拿张希孟做例子,他现在是吴王右相,按理可以拿到二百六十石年俸,但是他需要缴纳一笔所得税……这笔所得税可以用禄米抵扣,也可以用宝钞缴纳。由于张希孟府上没几个人,也不用存那么多粮食,就用粮食抵扣。

当一项法令,能得到大多数人认可的时候,就注定会超越一朝一代,就类似编户齐民,两税法这种,哪怕改朝换代,也会被后世继承延续,发扬光大。

谁的名字,一旦和这种法令绑在一起,那注定是要名垂青史的。

比如主导通过俸禄计划的吏部尚书杨元杲,走路都有风声,成就感都爆了……谁不想成为下一个杨元杲?

谁又愿意把手边的政务,让给张希孟呢?

乐文

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元璋是不怕累的 (第3/3页)

级的重臣,又恰逢这个时候,谁不想名垂青史,彪炳史册?

过去大家伙不这么想,那是做事太难了,面对层层阻力,根本执行不下去。与其得罪所有人,身首异处,不如老老实实享受金钱美色,快快乐乐生活。

可是随着上下打通,做事变得容易起来,自然而然,就有了更高的追求。

就拿俸禄来,经过了一番讨论,终于有了确定方案。

阅读大明第一臣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