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升明帝

〖海上升明帝〗

第475章 驱虎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鞑虏入关,在大沽初置协镇营,去年因明军崛起,便又紧急在天津、大沽都增兵,增筑炮台。

大沽此时驻有海防兵两千五百,塘沽也增驻炮台兵员。

大沽口,“海口宽一百五十丈,水深丈五尺”,不仅狭隘,而且纡折甚多,不能对驶大号船。可以说大沽口是津门屏障,人京咽喉,为兵家必争之地。

清军现在大沽口设有南岸、北岸两座营盘,甚至还在海河里设有木浮城四座,可以移动的水上木城,上面装备十几门大炮,是浮动炮台,配合岸上的炮台,以及营盘,可以说是对拥有极强水上战斗力的明军的极大畏惧了。

黄斌卿若真就带上几十条船过去,还真不一定能讨的了好去。

朱以海又点名沈廷扬,派他率一支主力水师,搭载御营步军部份精锐,沿庙岛群岛前往辽南辽西,夺取长兴岛、觉华岛为根据地,袭击辽南的复州、旅顺一带,以及辽西的宁远、锦州葫芦岛等一带。

“耿仲明正在回辽宁海州路上,若是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谷軿

但明显,朱以海也根本没打算要去打下大沽甚至说去碰天津,这已经是鞑子最核心的地区,防备森严,是讨不了好的。

但现在鞑子要主力南下,当然不能让他们轻松。

黄斌卿说白了就是去吸引下注意力,让鞑子不敢轻举妄动,这是疑兵。

“荆卿,你亦率几条船去北塘。”

“没错,咱们的优势在于海上,所以你们只要堵在海上,那大沽这个京津要港也就废了。”

大沽号称是天津七十二沽的最后一沽,海河的入海口,地当九河津要,路通七省舟车,有京津门户、海陆咽喉之称,

在天津卫东南百里,因大沽口而建镇兴盛,隔河与塘沽相望,西连海河平原,东濒渤海湾,周边地形平坦,多盐田、沙滩。

明永乐迁都北京后,便在天津筑城设卫,又于大沽口置炮台,竖津门之屏,锁钥入京水道。

嘉靖年间海寇倭乱不断,又于大沽增建炮台。

北塘也是津门海防要地,守在潮河入海口处。

朱以海连点好几员水师将领,让他们分别带上几条船,一营人马到渤海湾北直沿海一带港口外,故布疑兵。

然后又点了李成栋、李遇春、吴胜兆、土国宝、高进忠、张国柱、张天禄、卜从善、刘良佐、杨承祖等十降将,让他们各领一营人马,搭乘水师船在北直沿海登陆,袭扰鞑子沿海。

攻击他们的盐场、仓库,破坏驿站、码头,夺取盐粮钱等。

“沈卿!”

第475章 驱虎 (第2/3页)

嘉靖年间就开始设立炮台,还屯有海防兵,有海防道备军务,若是想拿下大沽,只怕不易。”黄斌卿很稳重,没急着同意,而是提醒皇帝大沽并不是无备。

“朕知道,自我等去年北伐打到山东后,鞑子便全面加强了北直沿海的海防,大沽增加了五个大炮台和二十多个小炮台,大小火炮好几百门,还驻了几营人马,真要强攻,确实很难。

不过黄卿这次任务,只是在大沽海边转一转,把我大明的旗帜向他们展示一下就行。”

黄斌卿明白过来,“陛下这是要让鞑子坐立难安?甚至是要臣堵死天津的出海港?”

阅读海上升明帝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