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第一太祖爷

〖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从嘉变形记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小小安定县,卧虎藏龙,江北之地当真处处有惊喜。

徐铉再一次对北地发出惊叹,又夹杂几分向往。

不知那开封朝廷之上,可有这般贤才?

李从嘉还在幽幽讲述着自己这一日的反思:“失去天生富贵的身份,我也只不过是个普通人。在后灶房,无人会因为我的身份,就对我高看一等,做错事就会挨骂,无法完成自己的活就会遭人嫌弃、排挤,每个人都在忙碌手头活计,没人会关注你,更不会有人奉承、巴结....”

徐铉笑道:“这便是普通百姓日复一日在做的事,世道艰难,想活下来不易,想活的好更是难上加难。小郡王生下来便是王侯,享受百姓供养,更应该为百姓着想。

李从嘉佩服地道:“褚珣此来,是为了参加不久后,泾州学堂的选拔考试。后灶房的所有活计,没有他不会的。几个掌勺的师傅抽不开身时,还得由他来帮衬一把。大师傅说,若是褚珣去当学徒,用不了几年,泰和楼都得抢着要他。

他还与我品评柳河东的,常常妙语连珠,发人深省。

徐先生啊,你说世上怎会有那般聪慧有趣之人?”

徐铉看着李从嘉,暗暗惊讶,心里也对那褚珣生出强烈好奇。

小郡王虽说自小锦衣玉食惯了,贪吃好嘴,但肚子里的墨水可是实打实的。

日后有机会,某带小郡王去看看田间地头,看看耕农们是如何劳作,看看庄稼是如何长成,小郡王便会知道,为何亚圣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李从嘉肃然道:“圣贤之言,当真千年不朽!”

徐铉忽地想到些什么,兴奋道:“与小郡王一番话,也让徐某茅塞顿开。下一篇文章的选题某想到了,就写泾州的农事生产与迁民安置。”

徐铉只觉脑中思路异常清晰,当即告罪一声,坐到书案前,铺开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徐铉静静听着,也不打断。

对那褚珣的印象,越发丰满起来。

同时,也越发迷惑。

根据小郡王的描述,这应该是一个既能与市井之徒嬉笑怒骂,又能与文人骚客对弈品茗的大贤之人。

可如此人物,当真只会是一个普通农家出身的少年郎?

太子党大佬,宰相宋齐丘就算不喜欢李从嘉,对他处处提防,但对他的笔墨文采也是无话可说。

与李从嘉讨论辞赋文章,没点真才实学可做不来。

这褚珣不光能与李从嘉谈笑风生,还能得到他由衷赞赏,说明水平绝对不一般,见识学问不可小觑。

逼仄的后灶房内,两个文艺少年在一堆鸡毛之前坐而论道,这副场面徐铉想起来就觉得异常有趣。

“照此说来,此子乃是难得的贤才啊!”

“难不成他家中世代从事此道?”

李从嘉想想道:“他说家里世代以耕读传家,虽然清贫,但也从不忘读书习文。他说:‘耕种以立命,读书以立人。’”

“说得好!”徐铉嚯地起身,竟然激动地难以自矜。

“如此观念,与徐某不谋而合!”

徐铉感慨不已:“一处小小邸舍,灶房之内,竟然也有贤良子弟!”

徐铉感慨道,“明日若他还来,我定要找机会见见。”

李从嘉嘴吃得油乎乎,放下筷箸,小脸一垮,幽幽叹道:“先生,与褚珣一比,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他聪明勤快,后灶房的活他都会,大婶和掌勺师傅们都喜欢他。

偏偏他还颇有学问,懂事明理,口中多出妙言。唉~他初来乍到就能如鱼得水,哪像我,处处挨骂遭嫌弃....”

李从嘉吸吸鼻子,有点难过。

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从嘉变形记 (第2/3页)

卤肉就蘸料吃,其乐融融。

徐铉笑道:“小郡王今日是不是遇到些什么?”

李从嘉兴致勃勃地道:“让先生猜中了,今日后灶房来了新人,只比我年长几岁,是邸舍老掌柜的侄孙,叫做褚珣,读过书,颇有见识,更难得是,他似乎颇为精通庖厨之道。”

李从嘉把今日亲眼看见褚珣展示刀工,杀鸡拔毛的场面描述出来,听得徐铉大为惊讶:

阅读五代第一太祖爷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