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第一太祖爷

〖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一百零七章 调职升官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最重磅之事,只有两件。

一是李重进升任大内都点检,兼马步军都头,领恩州团练使。

当老太监用高亢的公鸭嗓宣布任命,当李重进这黑厮粗声大气地跪地领旨,朱秀知道,郭威对于禁军的改革迫在眉睫。

禁军另一大统率机构—殿前司呼之欲出!

目前侍卫亲军司都指挥使王殷,自请调任邺都,出任天雄军节度使。

第二件事,则是宣布即日起,废除一系列苛捐杂税。

譬如从后梁时期,朱温盘剥百姓设下的“牛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殷是从龙元老,从刘汉朝起,在侍卫司经营多年,根基深厚,算上禁军里的实权大老。

郭威放任他在邺都胡作非为,朱秀猜测用意有二。

一是让他远离开封,莫要插手禁军事务。

二是印证了一句话,欲使其灭亡,先使其疯狂!

王殷如果还不知收敛,等待他的将是郭威的雷霆铁腕。

朱秀道:“官署就叫新闻署,报刊名就叫东京时报!”

“嗯,不错,就这么叫!”郭威稍稍念叨,满意点头。

朱秀无奈苦笑,他这个宣徽北院同知,连宣徽北院大门朝哪边开都还不知,就离任调往别处。

或许在郭大爷眼里,我朱秀这块砖还真是好使,到哪里都能凑一凑。

抬眼往御座瞟去,只见郭大爷似笑非笑地盯着他。

郭威看在老朋友又是从龙元老的份上,让他继续兼任侍卫司统帅。

不过禁军不可能交到一个外人手里,所以郭威渐渐用内殿直诸班取代侍卫司内廷禁卫。

有大批内殿直禁军将士都是从侍卫司调来,相当于左右手腾挪,看似影响不大,实则严重削弱侍卫司职权。

近一年来,王殷名声渐渐败坏,有传言他在邺都作威作福,肆意挥霍郭威积攒下的库藏钱财,奢靡享受无度。

天雄军也被他弄得乌烟瘴气,许多军中将校上书请求外调。

避免一场朝局动荡,也使得他们父子间关系大为缓和改善。

安抚住柴荣,这才是朱秀最大的功劳。

当然,这些用意不能明说,所以郭威才会以他江宁之行的功劳为借口,给他调职升官。

朱秀高声领旨谢恩,郭威捻须含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接下来的朝会议程按部就班进行着,大多是郭威听取各部主官和三司使郑仁诲的报告。

恍然间,朱秀明白了,难怪郭大爷问他认为自己江宁之行有何功劳,就是要他把在江宁做的事说出来,让百官们知道。

这样才方便后续调职升官。

火器监监正可是从四品之职,又以低职衔暂代工部侍郎一职,所以称之为“权知”。

权,就是以低官阶暂代高职事的意思。

这番任命也算良苦用心,让他都管好火器监和军器监。

不过报刊是什么玩意儿,名字让人耳目一新,想来应该是类似邸报之类的东西。

署一级的官衙等级不高,但是高挂在中书省辖制下,直接与朝廷政策起草部门对接,这才是令百官震惊之处。

朱秀怔了怔,忙道:“微臣还未到宣徽北院上任过....”

郭威摆摆手:“罢免你宣徽北院同知,检校宣徽北院副使之职,给朕全力打理好火器监和报刊。

对了,这官办报刊的衙署叫做什么名字为好?”

黑火雷问世不久,但对于战场规则的改变显而易见。

以郭威的军事眼光,自然能看得出火器之重,不亚于传统军器,所以干脆成立火器监,专管火器研发制造。

这是朱秀三年前在蒲州第一次见郭威时给出的建议,郭威三年后付诸于实际。

此番职务变动,不仅仅是江宁之行,和那本情报概览书的功劳,朱秀心里明白,更多的恐怕还是在澶州待的近一年时间。

因为自己及时北上澶州和柴荣相遇,让柴荣没有冒天下之大不韪,在没有朝廷召见命令的情况下,擅离职守回到开封。

第一百零七章 调职升官 (第2/3页)

手不及。

什么火器监、报刊,都是新鲜玩意,且都交给朱秀去折腾。

火器监,顾名思义,专管火器研制和制造生产。

黑火雷已经是朝野间公认的一大战场利器,归属火器范畴,成立专门的监坊也是迟早之事。

阅读五代第一太祖爷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