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第一太祖爷

〖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一百九十二章 先南后北之争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柴荣笑了笑,态度还算谦卑诚恳。

“在《平边策》一文里,两位卿家都主张‘先南后北’,朕想听你们当面说说,其中理由是何?”

王朴略感惊讶地看了眼陶谷,没想到此人的观点竟然和他一致。

陶谷的才学王朴也有所耳闻,但从他发表在东京时报上的文章来看,他对民生政务军略这些涉猎极少。

没想到这次借着大考一鸣惊人。

王溥一时拿不准朱秀和陶谷的交情有多深,不好得贸然开口,以免得罪人。

朱秀笑道:“陛下先前有言,此次大考不论品性德操,只论才学能力,故而臣和王相公在去除封名后也并未将陶谷名字划掉。如果陛下觉得不妥,可以在奏对之后,不对其职位进行调整,只对其赏赐勉励一番便可。”

柴荣迟疑了下,“罢了,还是先听听此人会如何奏答再说。”

很快,陶谷和王朴联袂到来,拜礼过后,二人分坐在朱秀之后。

柴荣笑道:“文伯公,自从离开澶州,朕可是好久没跟你促膝长谈了。”

两人相互谦辞一番,陶谷先开口道:“回禀陛下,老臣之所以得出此观点,其实也是受朱侍郎之前的几篇文章启发!

一篇是三年前朱侍郎从江宁归来时,献上的《江南各界情报概览》,二是不久前那篇论煌煌之功的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唯独他陶谷,年纪一大把,当个右散骑常侍,看似高官显贵,其实没多少实权,在京城官场只算边缘人物。

这次要不是提前找朱秀探口风,只怕也轮不到他进宫谒见陛下。

霎时间,陶谷满腹辛酸委屈,眼眶都差点湿润了。

和王朴说笑了一阵,柴荣看了眼陶谷,澹澹道:“陶卿家此次两篇文章写得不错,朕看过后也多受启发。”

陶谷忙恭敬揖礼道:“区区拙作不敢得陛下赞誉!陛下广开言路,诏令臣子建言献策,老臣纵使绞尽脑汁,也要为陛下新政略尽绵薄之力!”

王朴忙微微鞠身道:“臣也许久未曾当面聆听陛下教诲。”

柴荣大笑道:“文伯公也变得圆滑了!在澶州时,朕与你谈天说地,哪次不是朕倾听你教导?文伯公乃上辅之器,在学问方面,朕有自知之明,可没本事教诲你!”

王朴微微皴黑的脸有些赧红,拱拱手低声道了句:“臣惭愧!”

王朴,人如其名,从外貌就透露一股朴实无华之感。

出了宫城脱下官袍,混迹在人群里毫不起眼,像个木讷憨厚的樵夫。

顿了顿,柴荣略带疑惑道:“只是那陶谷,朕对他的名声也有所耳闻,知道他在东京时报上写过不少文章,其人博闻强识,所学极丰,只是品性似乎不佳,先帝当年就对他多有不喜。”

王溥看了朱秀一眼,没有着急说话。

他知道近来陶谷和朱秀走得近,桃谷闲人和四有先生都是东京时报上有名的两大作者,二人以文会友,似乎颇为投缘。

陶谷有才不假,但其为人却被人所不齿。

王溥对他向来是敬而远之,没想到这次借着大考机会,此人竟然能拔得头筹,进入天子视线。

陶谷低垂眼皮,有些坐立不安地扭动身子,感觉自己像个外人。

在场之人里,属他的年纪最大,也属他的地位身份最不起眼。

王朴是陛下在澶州时的旧臣,又得先帝当面赞誉,看得出陛下对他相当欣赏。

王溥也是先帝遗命左理朝政的大臣,能力出众,深得陛下信赖。

朱秀就更不用说。

第一百九十二章 先南后北之争 (第2/3页)

相见,一会便到。”

王溥笑道:“王朴当年得先帝夸赞,说他有上辅之器。这次,他那篇《平边策》写得深刻入理,臣读之爱不释手。”

柴荣笑道:“王朴当年在澶州担任节度掌书记,和朕共事默契,他的才学朕一向是极为欣赏的。

前年他调任枢密承旨,朕监管开封府,之后倒是见面甚少。此次大考,他能用两篇文章在百官里脱颖而出,也算是厚积薄发,不负多年苦学。”

阅读五代第一太祖爷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