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风云

〖北朝风云〗

第二十八章 才女裴萱(二)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李辰闷闷地说,“这第二封信,要写给大丞相宇文黑獭。我先口述,你笔录,之后再请你帮我仔细参详。”裴萱点头称是,铺开一张新纸,提笔记录。李辰在堂中踱了几步,慢慢道,“上拜大丞相、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大行台、安定郡公宇文公虎鉴:辰本布衣,自幼长于域外,诗书传家,仁孝礼义不敢或忘。今心慕华夏,遂不远万里归于故土。与乡民耕织于金城,苟性命于乱世。然金城令李益,贪鄙不仁,遣豪奴谋夺土地于前,胥吏暴敛于后。继而妄兴刀兵,欲加屠戮。禽兽尚有苟且偷生之念,人岂甘引颈就戮于不法!辰乃聚义民,约为部落,结寨自卫,略施小惩,遂克金城。李益没于乱军,郡守李乾,为益所蔽,寻自缢殉职,呜呼哀哉。今辰已还旧所,金城高峻,已然无恙。尝闻宇文公,胸怀天下,仁义无双,海内豪杰,无不景丛。但祈宇文公如天之仁,册辰一部之首,羁縻地方。当遥奉王命,谨尊圣化。若得所愿当甘为前驱,不避锋矢,为公西阻狄戎,东讨高虏。临表涕零,不胜惶恐。华部都督李辰百拜顿首。”

李辰念完,问裴萱道,“葳蕤小娘子以为如何?”

却不料裴萱录完李辰口述,放下毛笔,冷冷道,“甚好。”又是刚刚进门时一副冷若冰霜的模样。

李辰有点莫名其妙,怎么又得罪她了?

“那宇文黑獭当世枭雄,非同小可。此信甚是要紧。还烦请葳蕤小娘子为我多多参详,仔细斟酌一番。”李辰尽量和颜悦色地道。

只听裴萱道,“此文甚佳,葳蕤无一字可改。”稍停,她又道,

“都督,小女子突感不适,可否先行告退?”

李辰感到有些惊讶,但也未说什么。只是与她约好明日一早见面,一同回桃花坞去。李辰叫人取了三千钱,绢十匹,与她做安家之用。裴萱拜谢去了。

李辰站在檐下,望着裴萱远去的背影,忡怔良久。

这时,贺兰仁进来交令,“启禀郎君得知,金城全部匠户医士都已迁往桃花坞安置,末将特来交令!”李辰大喜道,“好好,你辛苦了。我这里还有一件事要你去办。”李辰招手让贺兰仁近前,对他耳语一番。贺兰仁点头领命去了。

李辰前世做公务员,一笔好字是少不了的。坐机关的,字是门面。所以李辰一直坚持练字,他工柳体,但欧、赵、魏碑都有涉猎。这几个魏碑体字写出来,笔力雄强,顿折之处,好似残金断玉,已颇得魏碑三味。

裴萱看了李辰写的字一眼,道,

“这是俗体。习字当以先贤书帖为法宗,领悟精妙,练习不缀,方有所成。这俗体虽独辟蹊径,但终难登大雅之堂。”言至最后,已经隐含了教训的意味。

李辰听得一阵胸闷。楷书自钟繇开一代先河,在南北朝时期,形成南北不同的艺术风格。南方楷书在衣冠南渡之后,卫夫人、王羲之等在钟繇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逐渐形成成熟的楷法艺术,历来倍受人们的尊崇。至隋唐,达到楷书艺术的顶峰。而在北方形成的魏碑体,却始终被轻视。魏碑被世人所推崇,已经是清代以后的事了。当时的文人出于对“馆阁体”的厌恶,开始大力“崇碑抑帖”,将魏碑的书法地位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天李辰原想在裴萱面前卖弄一番,却不料当头挨了一记闷棍。

“这真是时代的差距啊!”李辰在心里感叹道。

第二天一早,李辰和最后的一批物资人马撤离了金城。裴萱也如约赶来与李辰会合,她仍旧一袭白裙,头戴帷帽,白色的细纱四面垂下,遮住了她的绝世容颜。她乘了一辆牛车,与李辰大队一道,往桃花坞迤逦而来。只见贺兰仁不知何时从后面赶了上来,他和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二十八章 才女裴萱(二) (第2/3页)

门二十品》呢?《龙门上四品》呢?《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题记》?《魏灵藏薛法绍造像题记》?《孙秋生刘起祖二百人造像题记》?《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题记》?《郑文公碑》?《张猛龙碑》?”

裴萱一直摇头道,“没听说过。”但她的心里却是越来越惊讶,这些东西难道他全都见过?

李辰见她始终摇头,忍不住走到她案前,提起笔在纸上写了几个字,问裴萱道,

“你可曾见过这种书体?”

阅读北朝风云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