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风云

〖北朝风云〗

第三十六章 灾难来临(二)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再说李辰发现灾难将至,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华部迅即修建了大量的房屋,将在安宁堡外安置的部民,全部迁入室内。并广泛推广火炕等取暖防寒措施。另外李辰还下令储备了大量煤炭作燃料。甚至连庄稼的秸秆,他也要求全部收集储存了起来。秸秆可以作为牲畜的饲料,如果万不得已,人也可以吃。李辰强行征集了部民手中的余粮,并开始每日按人头对粮食实行严格的配给制度。大家开始对此还私下里有些抱怨,但是随着天气一天天恶化,大家渐渐看出,如果坏天气一直延续下去,很可能整个明年都不会有收获。现在手里的粮食可能需要支撑今后两年,甚至三年之用。想到这个前景,华部人个个凛然自危,不用李辰严令,再无一人敢随意浪费粮食。

裴萱的母亲也被接到了安宁堡,李辰还以晚辈礼前去拜见了一次。裴夫人本来对裴萱派人来接她去仇人那里居住,感到震惊万分,但架不住来人苦苦相劝,加上思女心切,最后还是动身来了安宁堡。见到女儿,俩人少不了抱头痛哭。裴夫人得知裴萱在仇人这里甚获重用礼遇,甚至已经有了七品官身,竟不知该喜是悲。但见李辰斯文有礼,谈吐也谦逊恭谨,悬了半天的心始才放下。但随即想到裴萱当初加入李辰幕府的动机,则不禁又是愁云密布。

到了第二年春天,天气仍是暗无天日,没有丝毫好转的迹象。所有的人都是心急如焚,却也无能为力。从受灾初始,便陆陆续续有流民前来投奔安宁堡,这让李辰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如果不收这些难民,那等待他们的只有死路一条。李辰实在不忍心这样做,他虽说穿越已经有了一段时间,逐渐融入到这个社会当中,并试图像一个古代人那样思考和行事。但他从现代文明社会所烙印的许多观念是无法改变的。他实在是做不到任凭一个活生生的人就在自己面前饿死而自己却无动于衷。但是如果不加限制地收留难民,消息一旦传开,大批的难民涌来怎么办?救还是不救?如果要救,那么安宁堡的存粮可能很快就要耗光,别说三年,也许一年安宁堡都支撑不下去。李辰纠结许久,还是不顾众人反对,下令尽可能地收容前来投奔的难民,尽量予以安置,使他们免于冻饿而死。随着灾情的加重,更多的难民涌向安宁堡。不仅是金城郡,甚至邻近的西平郡榆中、大夏两县的灾民听说新建的华部还有存粮,并且还收留难民,都纷纷携家带口前来投靠,以求活命。在被厚厚积雪覆盖的通往安宁堡的道路上,到处都是倒毙的尸体。很多人坚持不到安宁堡,就被风雪严寒和饥饿夺去了生命。那些侥幸到达安宁堡的,很多人最后都存活了下来。他们将这条通往安宁堡的道路叫做生死路,如果能到安宁堡就是生,到不了安宁堡就是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三十六章 灾难来临(二) (第1/3页)

转过年,随着灾情的进一步加剧,西魏所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和实力雄厚的东魏比起来,西魏的人口和土地还不到其一半,而且自从北魏末年天下大乱以来,关陇地区连年大战,民生疲惫已极。这次前所未有的灾难,则更是雪上加霜,西魏的统治立时有一种风雨飘摇之感。

正月,高欢亲率轻骑万人,疾行四日,从塞外突袭夏州。东魏的将士们用长矛搭成云梯,乘夜攻入夏州,生擒西魏夏州刺史费也头斛拔俄弥突。高欢尽徙其部众五千余户归东魏。

夏州是宇文泰起家之地,高欢攻破夏州,关陇一时大震。灵州刺史曹泥及其婿凉州刺史刘丰再次叛降东魏。宇文泰对这个反复无常的家伙痛恨已极,遣大军再围灵州,用上次的老办法又一次引水灌城,发誓要除了这个祸患。大水将灵州淹没,水面距城头仅余四尺。高欢遣阿至罗人救灵州,阿至罗三万骑出于西魏军背后,宇文泰只得退兵。高欢迁灵州刺史曹泥、凉州刺史刘丰及所余五千户还于东魏。

二月,西魏秦州刺史万俟普与刚刚被晋升为太宰的儿子万俟洛、豳州刺史叱干宝乐、右卫将军破六韩常及督将三百人出降东魏,高欢派阿至罗人进逼秦州策应万俟普,并亲帅大军随后接应。宇文泰率轻骑追之千里不及而还。西魏朝廷一时人心浮动,面临自建政以来最大的危局。

阅读北朝风云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