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风云

〖北朝风云〗

第一百零三章 那一日的风情(二)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一百零三章 那一日的风情(二) (第2/3页)

之后我命人领大人出去如何?”李辰略一沉吟,想到迦罗走了很久的路,刚才又一阵疾驰,需要休息。另外在这里坐一会儿,等待四散寻访的侍卫回来也好。于是李辰再次作礼道,“长者命,不敢辞,如此便叨扰了。”老人家微微展颜,还礼道,“贵人降纡,幸何如之。”李辰安排侍卫们联络失散的同伴,一起到此间聚齐。然后扶了迦罗下马,随老人家进门。两个侍卫扶刀立于门前警卫。老人家的门扉开在巷子中间,对开一扇重檐式的黑漆木门。门已经有些陈旧了,裂纹纵横交错,很多地方甚至已经脱漆,露出木头的本色。入门时李辰抬头看了一眼门楣,上面依稀是汉隶“营平”二字。进得门来,就见院子不大,却是干净整洁。院子中间一棵大树,时值深秋,叶子已经全掉光,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老人家请李辰和迦罗入前堂奉茶,大家谦让一番,最后请老人家坐了主位,李辰坐了客席,迦罗陪在李辰下手。老人家一边唤出一个小童烹茶,一边和李辰互叙名讳表字。原来这位老者姓赵,乃是汉朝名将赵充国之后。赵充国便是这上邽人,他一生经历武帝、昭帝、宣帝三朝,为人沉着勇敢,富有谋略。赵充国在已经七十岁高龄的时候,还亲自带兵平定了西北已持续多年的羌族叛乱。在有汉一代,是仅次于卫、霍的名将。刚才李辰进门时看到门楣上的“营平”二字,则来自于赵充国生前的爵位营平侯。李辰只道了自己的姓名表字,却没有言明自己的身份,只言此次是前去金城公干的。赵翁老于事故,也不多问,只和李辰聊些家常风物。原来这赵翁早年也是朝廷官员,后来年纪大了,就辞官返回故里。老人有两个儿子,都投身军旅,同在车骑大将军李远手下任职,如今家中只有老妻为伴。李辰听了不由心中一紧,此番河阴之战,西魏军大败,损失惨重。李远为右军主将,因战不利而先退。赵翁的两个儿子都是李远部属,不知是否逃过此劫。但李辰再转念一想,如今大战已经过去数月之久,若有什么凶讯,只怕也早已经传来,看老人家面无悲容,家中也没有举孝,他们当是安然无恙。果然,就听赵翁言道,“…前几日,小犬致书家中,言在军中一切安好,让吾勿要忧虑。”李辰听了心里一松,拱手道,“令郎忠勤王事,必为国之栋梁!更难得孝心可嘉,念念在斯,长者家风忠烈孝义,源远流长,令人肃然起敬。”赵翁年逾花甲,早已看透世事,心无旁骛,但听的李辰一番话,也不禁心中大悦,连连作礼道,“大人谬赞了!”两人正相谈甚欢,却见又从门外转进来一老妪。原来赵翁夫妇居住在秦州这个幽静的巷子中,平素甚少有人上门。今日赵妪听得前面热闹,也忍不住前来一探究竟。赵翁见妻子进来,忙起身扶住她的胳膊,“你怎的也来了?”那赵妪身穿一身黑色襦裙,鹤发童颜,却是比赵翁看上去还要精神。她嗔怪地瞥了赵翁一眼,“我来看看热闹不成么?”赵翁哈哈大笑,向李辰介绍道,“这是内子。”李辰和迦罗一起向赵妪行晚辈礼。“起来吧!起来吧!”赵妪满面含笑着伸出双手虚扶二人。她先是端详了李辰几眼,不住点头。然后拉住迦罗的手,上上下下将迦罗仔细打量了一番,然后忍不住用秦州土话道,“子目心疼滴西个米子娃(这么可爱的一个女孩子)!”迦罗虽然听不懂她在说什么,但大抵知道赵妪是在夸赞自己的容貌,不觉害羞地低下了头。赵妪放下迦罗的手道,“好!好!果然是一对璧人。你们等着,我去给你们做些好吃的。”说罢,转身便出了房门。李辰和迦罗不禁面面相觑。只有赵翁见怪不怪地微笑道,“自从犬子去了军中,内子便是如此。只要见了年青人就如同是像见了自己的儿子一般。”李辰闻言心中一震,不由自主地想起前世自己的父母,也是这般白发苍苍地期盼自己归来吧。李辰只觉得鼻子一阵发酸,一股湿热就在眼眶中打转。恰好此时小童将煎好的茶奉上,李辰借低头行礼谢茶的机会,用衣袖擦了擦眼眶,掩饰了过去。用了一会而茶,却见赵妪捧了个托盘进来,将一碗吃食和一双筷子分别放在李辰和迦罗面前。李辰和迦罗齐齐起身行礼相谢。李辰定睛再看面前的那碗吃食,却见碗里象是一种面粉做成的食物,被捣作碎块。看上去有点象自己前世吃过的凉粉。但是有与凉粉不同的是,凉粉是透明状的,而这个东西却是不透明的,看上去厚重的多。一些碎块的底部还有锅巴状的焦黑,显示这种事物是经过熬煮出来的。在食物的上面还泼了一层厚厚的红色油膏状的东西,灰色的食物和鲜红的油膏搭配在一起,看上去有几分诡异。却听赵妪在旁边道,“寒舍鄙陋,无有佳肴,此物秦州人唤作呱呱,也算是本地独有的风味,请贵客尝尝。”李辰有些犹豫地指着那红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阅读北朝风云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