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风云

〖北朝风云〗

第一百八十五章 因果有原(四)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高蝉儿整衣冠而入,

她进得帐来,却见帷庐内铺了厚厚的毡毯,走在上面脚下软软的很舒适。帷庐当中毡毯上还铺了宽大的一张席子,平整光洁。席后立一五折漆屏,上面描金彩绘游宴戏乐,富丽堂皇。漆屏前设了两张黑漆矮案,案后摆了两张胡凳,两位贵人据案而坐。

当中主位那人,身穿绛纱袍,头戴貂蝉冠。容貌俊美,风度弘雅。他手持一柄白羽扇,气度翩然,只是眼中精光毕射,似乎直指人心。

主位下手之人也是纱袍笼冠,却是生得其貌不扬。他肤色略黑,双颧突起,还有些天包地。但是他仪态端严,气度深沉,却是令人不敢轻视。

高蝉儿知这必是高澄、高洋二人,当下肃容大礼而拜,

高蝉儿柳眉一竖,

“告诉他们这是渤海高氏的商队了么?何人如此大胆?”

来人躬身奏道,

“前面却是大将军(高澄)自邺都回晋阳,太原郡公(高洋)率众官出城相迎。仪仗当道,警跸拥途,不得前行。”

高蝉儿闻听,不禁蛾眉微颦。

“渤海高氏故忠武公女高蝉儿参见大将军!”

却说高澄今日从邺都回到晋阳,既近城外,却见自己的嫡亲兄弟高洋前来相迎。高洋现官居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太原郡公。在高欢诸子中,如今除了长子高澄外,就是二子高洋年纪较长,得以出仕。

不知为什么,高澄对这个年龄相近的兄弟原本却是内心有些忌惮。高洋虽然其貌不扬,却自幼见识不凡,深沉有大度。

当初高欢为了考校诸子,曾给了他们每人一束缠绕难分的生丝,命他们把乱丝理清楚。诸子都在为如何清理乱丝而发愁,唯有高洋抽刀将丝斩断,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高十九郎行礼低声应诺,然后转身自去吩咐。高蝉儿命人备了两份礼物,命两名随从捧了,然后策马随了传令的骑兵来见高澄。

高蝉儿等人一路行来,但见前面铁骑如墙,已经将整个通往晋阳的道路堵得严严实实。前来传令的军士上前交涉一番,当面密集的甲骑阵列当中一分,让出一条通道来。

高蝉儿随着传令的骑兵缓缓穿过军阵。只见高澄随扈的甲骑人数众多,不啻数千之众。人人衣甲鲜亮,神情彪悍,皆雄武虎狼之士。穿过外边护卫的甲骑,里面高澄大将军的仪仗吹鼓俱列,褒羽飞扬,伞幢如林。而路边已经搭起了一顶巨大的帷庐,周围甲士环绕。

高蝉儿等人在帷庐外下马,早有人已经通入内传报。不多时,就见有侍从出来道,

“大将军传商队主家觐见!”

高澄为高欢的世子,时为东魏大将军,领中书监,摄吏部尚书,实际上代表高欢摄理朝政。高澄年轻气盛,和高欢深沉稳重的行事风格不同,他机略严明,事无疑滞。自入辅政务以来,他停年格,不以资历论官,唯才授予,广征贤才。当时东魏的才名之士大都被他招揽在左右。高澄还主持编纂了《麟趾格》完善了东魏的律法。针对东魏官场腐败成风,廉洁者寡的现象,他用崔暹为御史中尉,纠劾权豪,无所纵舍,朝局为之一新。

对这样一位正在意气风发的少壮权贵,高蝉儿只能选择退避。她的父亲高敖曹当初见高欢时被门禁所阻,高敖曹一箭射死阻挡之人,高欢亦不敢问。但如今世事变迁,自高敖曹去世后,渤海高氏虽然还有高季式、高仲密二人任职于朝,但已经日渐零落,再也难见昔日的辉煌了。

高蝉儿下令道,

“且命大家少歇。马不卸鞍,车不解辕,就在道旁停驻,等候前面道路通畅后再行。”

虽说高蝉儿选择在道边暂停等候,但商队一行车马众多,声势浩大,却是颇为引人注目。不多时,就见一队甲骑挎弓持槊,呼哨而至。为首之人驰到商队前面勒马高呼,

这一日,一支庞大的商队如同长蛇一般迤逦接近了晋阳。商队前方,一名骑士高举一面红色的大旗当先而行,旗上中心的白圈内是一个墨色隶书“高”字。旗帜边缘的留白处,还有竖排的“渤海”二字。整个车队行止有序,人物精悍,但看上去全都风尘仆仆,像是经历了长途的跋涉一般。

队伍中一人身穿青袍,外罩一件素色连帽衫子,座下一匹高头大马,正在马上远眺伟岸高峻的晋阳城。却正是从金城返回的高蝉儿。千里风尘,让她面上原本细嫩的肌肤显得有些粗糙,面颊上甚至落下了两团淡淡的高原红。只是她一双秀目依然清亮,仍然冷洌逼人。高蝉儿此刻远望晋阳,原本如潭水般冷寂的目光似乎也泛起了一丝涟漪,内中仿佛有几分激动,也有几分遗憾与不甘。

突然,队首不知因何突然止步,高举手中的旗帜左右不住摇晃。正在辚辚前行的车队见状猛然间停顿了下来。但这么长的车队岂是说停就停,前面的车马已经止步,但后面的还未知情由,仍在源源而来,一头撞上前面已经停下的车上。后面的驽手们纷纷跳下车来,极力挽住车驾。一时间人喊马嘶,甚嚣尘上,队伍一片混乱。

高蝉儿见状心中恼怒,才要出言喝问,却见一骑匆匆自队伍前面赶来相报,

“启禀主家,前面有军马阻路,前行不得!”

“大将军传主家前去觐见!”

商队中人闻听不禁面面相觑,高十九郎上前一步,皱了眉头对高蝉儿道,

“主人,却不知大将军此为何意,您看……”

高蝉儿沉吟片刻道,

“既事已如此,我便去见他一见,且看他如何说话,渤海高氏也不是任人可欺的。你关照众人切勿妄动。”

第一百八十五章 因果有原(四) (第1/3页)

和苦寒的千里之外的陇上金城不同,河东此时已是绿意盎然。河东山多川少,为形胜之地。这里山势陡峭奇峻,林壑沟深,与陇上天地一色,苍茫辽远的景致颇有不同。只见满山遍野,林木碧绿青翠,生机无限。

而在雄伟的大山之间,汾、沁、漳、涑等诸水交织奔流,宛若一张平铺的树叶上纵横交错的叶脉,滋养着河东为数不多,而又肥沃富饶的河谷盆地。在这些分散的河谷冲积平原上,阡陌纵横,稼禾如坪。一块块田地平整如割,就好像是仙女织就的一幅幅绿色丝毯覆盖在宽阔平缓的大地上。

地处汾河谷地北端的晋阳三面环山,南临汾水,地势险要,号为“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晋阳恰好处在河东的腹心位置,水土丰腴,周围雄关险隘环绕,足凭自保。南下可以渡河兵进河南,争夺中原。北上可以出于草原,攻掠胡虏。实为易守难攻,进退可据的龙兴之地。

自高欢掌握东魏朝政以来,便在晋阳设立了“霸府”,并开始修建晋阳宫。他以长子高澄驻邺都掌握朝政,而自己则长居晋阳,遥控时局。晋阳从而成为高氏的大本营和东魏实际上的政治中心。

阅读北朝风云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