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风云

〖北朝风云〗

第二百一十七章 邙山之巅(十七)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如今西魏军无非两种选择,一是既然东魏军按兵不动,那么西魏军就主动发起进攻。但这样西魏军就必须要离开有利自己的地势,到敌人的底盘上和地形实力都占优势敌军正面硬碰。

另一个就是当然就是乘现在两军决战还没有开打,主动撤退,退回关中。这样做的好处是保全了实力,但后果也很明显,那就是西魏军将要主动放弃已经到手的北豫州,也即宣告本次举国东征将无功而返。

战还是退?

众人皆在心中反复权衡利害得失,一时竟无人开言,诺大的帐内竟寂然无声,仿佛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却见宇文泰座侧贺拔胜慨然道,

李辰此刻心情非常矛盾。从理智上说,他不赞同如今这种不顾实力上的巨大差距,而强行用兵的行为。

但同时他也明白,如今两国乃是正统之争,相互都没有妥协的余地。实力相对弱小的西魏之所以能够立国,靠的是武川鲜卑军人和关陇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独孤如愿接言道,

“东虏两下合军,其众倍我,然高欢据险不出,何也?为犹记沙苑之败,惧我兵锋犀利者也!既其心中暗怯,我军正好盛师出击,必夺其气。气衰则势弱,其不难败也!”

两位顶级大将的豪气四溢,立刻冲淡了帐中原本有些沉重的气氛。宇文泰欣然道,

“有胆略若此,高欢虽兵多势众,何足惧也!他日克灭强虏,扫平天下,何虑无期!”

众人一扫方才心中的郁结,一时间摩拳擦掌,众将先后开言,都要与东虏再战一场,决个高下。

“阿六拔(韩果字阿六拔)辛苦!大敌当前,哨探殊为不易。难得你不惧艰险,深入敌后,数日之间将敌情打探得如此明白。此战若得克捷,汝当居首功!”

韩果深自拜谢,而后回身落座。

话说韩雄自邙山败回,不仅身负重伤,手下也所剩无几。宇文泰却是没有怪罪,反而对他的勇气大加赞赏,并厚加赏赐。

宇文泰原本就没有对这几路伏兵能取得多大战果抱太多的期望。伏兵的用意,只是为了拦截逃敌,保证大军顺利退至预定地点重新集结。而韩雄却出人意料地直接攻击了高欢本部,并一度几乎杀到高欢本人近身。虽然最终没有取得什么重要战果,但这件事本身就足以让高欢出一身冷汗,从而震慑了原本来势汹汹的东魏军,大涨了己方的士气。对处于劣势的西魏军来说,大战之前的这种激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宇文泰不仅没有责怪韩雄,反而对他大为嘉赏。

但另一方面,韩雄所部几乎全军覆没也反映出东魏军的强大实力。韩雄利用地势在隘道对东魏军发动突袭,结果却惨败而回。这里固然高欢的谋略起了重大的作用,但东魏军的组织力和战斗力都不容小觑。

“事既如此,多虑何益?唯有整军而出,进逼邙山,与敌一战!”

贺拔胜胆略过人,又与高欢之间仇深似海,自是不肯轻易言退。他勋高位重,资历甚至远在宇文泰之上,一言既出,仿佛金石有声。

只听贺拔胜继续道,

“如今举国甲兵云集,关陇豪杰毕至,若犹畏高欢之势,竟不发一矢而退,他日东虏进犯关中,却试问何人敢应诏抵御?”

众人听得一时频频点头。诸将既久浸军旅,自然明白士气可鼓不可泻的道理。西魏军如今倾国而来,如果这样面对高欢的大军都不敢一战,那么今后势必对东魏军产生畏惧心理。如今敌强我弱,若不振作自强,反而心生怯懦,一味逃避,则必败亡无日。

“如今敌情已明,东虏盛师而至,两下合战,其势已如箭在弦上。然不料高欢据势不出,却不知其有何用意。诸公以为当如何应之?”

大帐内一时寂然。

话说此番出征以来,西魏军制定的作战方略连连落空,既没有能够隔绝东魏军河东河南两大主力,也没能攻下战略要地河桥。如今想要选择有利地势与东魏军正面决战,然而高欢却又不肯上当,不肯涉险主动发起进攻。这一连串的失意让一开始雄心万丈的西魏群雄如今心中多少有些气沮,他们意识到东西魏之间实力上现实存在的巨大差距,并非简单地运用谋略就可以弥补。

但东魏军可以不主动出击,耐心等待时机,西魏军却是不能等。此番西魏军出兵的目的是力争北豫,进望河南,因此只有击败东魏军主力,才能牢牢将北豫州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此外西魏军此番倾国而出,穷尽国力,利在速战。和实力占据上风的东魏军长期对峙,对西魏军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在座众将皆一时人杰,对这个基本的形势判断自是心中明了。

因此宇文泰立即下令全军严阵以待,以备大战。

而东魏军进据邙山南麓,二十万大军依山势列营,居高临下,对洛阳和整个西魏军防线形成压迫态势。

但出乎意料的是,东魏军占据邙山之后,不知是否是因为受到韩雄袭扰的缘故还是看破了西魏军的意图,却没有着急发动进攻,一连数日没有任何动静。东魏双方大军仅隔数道山岭对峙,气氛紧张而诡秘。

宇文泰心中疑虑,当下派韩果率侦骑进入邙山,对东魏军的动向进行细致的侦察。

今日韩果返回,带来东魏军部署的情报。宇文泰即刻大集众将,商议作战方略。韩果用泥土堆成邙山的形状,为大家分解东魏军在邙山的驻营情况,整个战场态势一目了然。

说着,韩果手中木棒直指木盘上最为挺拔高耸的一座山峰,

“高欢的大纛数现于此,若不出所料,此地即是高欢中军大营所在——翠云峰。”

韩果介绍完敌情,对正中上座的宇文泰行礼道,

“连日来职下奉命深入邙山,反复勘查探伺,期间数度与东虏交锋,终得将东虏军情打探明白,具实奏报以闻,还请大丞相示下。”

上边宇文泰点头温言道,

现在西魏十万大军屯兵于洛阳西面的瀍曲,这里瀍水、谷水、涧水、洛水等诸水交汇,又有阳渠、千金渠、九龙曲等人工河道将河水引入洛阳。因而整个洛阳水系发达,诸水穿城绕郭。

西魏军选定这个地方作为决战的地点,自有一番道理。首先这里背靠西魏军既有的防线,所以没有后顾之忧。其次这里水网纵横,沼泽湖泊密布,不利于东魏军擅长的甲骑迂回机动。正如沙苑之战一样,西魏军将预定战场选在水网密集,地形复杂的地区,用意还是想利用地形的优势来抵消东魏军在人数上的优势,从而在决战中获胜。

但高欢用兵老到,深有韬略。东魏军进据邙山,却是迟迟没有发起主动进攻。东魏军据山而营,地势居高临下,西魏军如果想主动发起进攻,就必须从低处向高处仰攻。而东魏军骑兵却可以从高处借助势能如洪流般倾泻而下,进一步发挥骑兵的冲击力。看来高欢汲取了上次沙苑大战的教训,不会轻易离开对己方有利的地形主动发起攻击,从而落入西魏军设下的陷阱。

对于这场事关国运的空前决战,东西魏双方都显得格外谨慎,西魏军选择了傍水扎营,而东魏军则依山而据,双方都想要在对自己有利的地势里进行这场至关重要决战。如同两只即将展开决斗的猛虎和巨蛟,一只背依山林,一只盘踞水泽,都等着对方首先发起进攻。

话说韩果禀明敌情之后,上座宇文泰抚髯环视诸将,此刻大帐内关陇群雄荟萃,一时名将云集,却是人人面色严峻。只听宇文泰沉声道,

第二百一十七章 邙山之巅(十七) (第1/3页)

“…东虏已全师进据邙山。其驻营北至白马山,南至无涧山,西至谷城山,东至宜苏山,连营百里余,军势极盛…”

在瀍曲西魏军大营的中军大帐,此刻铁甲环卫,戒备森严。帐内正中的地面上摆了一只巨大的四方形木盘,上面用泥土堆出了邙山群峰的大致形状。群峰前面还各插了一块小木牌,上书该峰的称谓。而泥土上挖掘出道道沟壑,再注以墨汁,则象征大地上的河川湖渎,标明了它们大致的方位和走势。

西魏军诸将人人全副甲胄,面色肃然,以木盘为中心四下围坐,而一名将领却立于木盘之前。此人身量不高,然而却生得矫捷精悍,却正是充任西魏军虞候都督的抚军将军、安州刺史韩果。他此刻正用手中一根细长的木棒在木盘上对众将指点道,

“据我军侦骑反复探查,东虏大军共约二十余万,略约相属为三部。侯景将河南军右据,大营似设于缟羝山。潘乐为左据,大营似设于首阳山。高欢则自统大军居中,驻营郏山…”

阅读北朝风云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