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风云

〖北朝风云〗

十二百二十六章 邙山之颠(二十六)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原来来人却道乃是高欢亲随军士,他因嫌弃饭食寡味,前日偷了一头军中运输辎重的驴,悄悄杀了之后准备烹食,却不想被发现了。这本是死罪,但大战当前,高欢并没有立即将他处决,而是关押起来准备大战结束,回到晋阳之后再行处置。今日两军在邙山决战,他却趁看守不备,偷偷逃了出来。

李辰听了此人一番言语,不敢尽信,也不敢轻易就放过此人,当下便将他带回营中交给侍卫们细细审问。李辰的侍卫们可都不是什么善茬,一顿审讯下来,那人顿时一阵竹筒倒豆子般泄了个底掉。不仅指明了高欢大营所在具体方位,还将东魏军的布防,乃至哨探口令等也一一讲个明明白白。这却不由得李辰不信了。

李辰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份极有价值的情报。

大凡战争中一方主帅的驻地以及布防情况都是最高机密,也是对方千方百计最想要知道的情报。前番韩果率侦骑在邙山中反复探查,也只能侦察到高欢中军大营可能位于翠云峰。然而具体的位置和防卫安排却一无所知。西魏军以这个模糊的情报为前提,发动夜袭,结果铩羽而归。

如今此人的叛逃使西魏军对高欢驻地的情况一下子了如指掌,除此之外,同时还获得了东魏军哨探间的暗号口令等机密。如果西魏军据此针对高欢大营再一次发动突袭,成功的可能性很大!这是也许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将是西魏军扭转战局的关键。

“职下斗胆妄言,既已明高欢所在,不妨还用过往之计,漏夜衔枚出兵,潜行邙山,一举袭破之。擒贼擒王,高欢若败,东虏虽众,必分崩而溃。”

李辰的决然,却有些出乎宇文泰的意料。在他印象当中,李辰总是擅长谋划用计,而不愿与强敌正面对决,对于这次大战的态度,也似乎一直比较悲观。却不知为何此刻突然改变了心意。

宇文泰眉毛一挑,

“那天行以为何时出兵为上?”

李辰将牙一咬,沉声道,

“职下以为,当在今夜!”

“哦?”

宇文泰一时目光大盛,甚至李辰都下意识地感受到了一股强大的压力扑面而来。李辰不为所动,神色如常地解释道,

“职下力言今夜出兵,原因有三。其一,兵贵神速。此人今日逃亡,难免已被东虏所觉,若事有迟缓,但恐敌军已有防备。我军如连夜出兵,高欢必不及更换部署。…”

“其二,东虏今日得胜,必骄而无备,窃以为我军不敢再战。若我反其道行之,连夜出兵,必出奇不意,可获大胜。…”

“第三,我军今日虽败,然士气不堕,军心可用。岂不闻,哀兵必胜!只要今夜修整将息得当,三军明日卯时起行,潜入邙山,于黎明突袭,当可一战而定!”

宇文泰听罢,猛一拍面前条案,赞道,

“好!天行谋划若定,深合吾心!”

宇文泰神色斐然,向李辰连连点头道,

“人道天行深通兵法,长于谋略,有孙武之风,今日所见,果然名不虚传!我这便召集诸将,商议连夜出兵之事。”

李辰却是再行一礼,

“大丞相谬赞。然职下还有肺腑之言,但为国家计,不惜披肝沥胆,冒死以陈。”

宇文泰平伸右手,

“天行赤心为国,吾岂不知?但有所思,可直言无妨。”

李辰深吸一口气,

“职下斗胆以陈,妙算谋划终不能代替将士浴血厮杀,更何况水无常形,兵无常势,军情瞬息万变,岂能尽算。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若此战还是不胜,则天意使然,北豫非可力取。职下恳请大丞相即刻回师关中,修养生息,以待天时!”

说罢,李辰深深躬身而礼。

宇文泰听了面色顿时一缓。他沉吟片刻,方缓缓颔首道,

“善。”

……

“…我军依旧可分三部,以左军和右军各自对阵东虏左右两翼侯景、潘乐所部,使其无暇回援高欢大营。中军则可分数路,分别看住高欢大营周边拱卫各营。再选数千上等精锐,由一猛将统之,直扑高欢所在。诸军到时一起动手,乱军直入,管叫东虏首尾难顾。只要能擒杀高欢,则大局定矣!”

李辰说罢,收回指着地面上一幅匆匆画就的东魏军布防的舆图的手指,向上面端坐的宇文泰行礼道,

“职下孟浪,直言无忌,以为引玉耳,唯请大丞相明示。”

宇文泰冲李辰还了一礼,道一声,

“天行辛苦。”

之后宇文泰回首座下,只见铁甲森森,西魏军诸大将济济一堂,人人正襟危坐。

宇文泰缓声道,

“适才李天行所计,诸公以为如何?”

话音稍落,宇文泰下手第一位太师贺拔胜便道,

“我看可行。事不宜迟,便请大丞相下令吧!”

于谨、独孤如愿、赵贵、侯莫陈崇、若干惠等大将也纷纷点头,一致认为可行。

宇文泰见众人如此齐心,心中高兴,当下道,

“诸公既无异议,那吾便下令了。”

宇文泰命赵贵、侯莫陈崇道,

“你二人仍为左军,负责缠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辰上前行礼道,

“启禀大丞相,以职下愚见,此人所述,当属实情。”

宇文泰右手扶髯,目光如电一般直视李辰,

“天行既以为实,则敢问计将安出?”

李辰略一犹豫,禀道,

既然如此,那就利用这分有利的情报主动再尝试一次。如果在如此的情况下西魏军还不能抓住机会取得战斗胜利,那就说明西魏军目前的确不具备争夺北豫州的能力,天命如此。那时李辰再劝说宇文泰退兵,他总该听了。

李辰主意已定,立即押了那名东魏的逃兵来见宇文泰。

宇文泰回到中军大帐,即命传见李辰。宇文泰听完李辰的禀报,也是悚然而惊,忙命将那逃人押进来亲自讯问。反复盘问话之后,宇文泰心中也不得不承认,此人所言不虚!

待侍卫将那人带出帐外,宇文泰沉声问李辰道,

“此事天行以为如何?”

“主力未损,而王公多有被虏。今若便退,却如何向天子及群臣交代?”

独孤如愿一番话顿时说得众人连连点头。其实今日之战最大的损失,是被彭乐趁乱偷袭,以致数十名随军出征的王公重臣被掳走。如果西魏军就这样撤退了,实在说不过去。即使决定退军,那至少也要再打一仗,争取把被俘的王公们救回来。或者是也想法俘虏几个敌军的高级将领,将来或许可以将被俘王公们交换回来。

宇文泰见众人心意如一,神色肃然下令道,

“既然诸公都有战意,那便下去各自整顿军马,择日再与东虏一决!”

众将一起躬身而礼,高声应诺。

想到这里,李辰陡然起身,准备立即去面见宇文泰,向他报告这个重要的发现。但突然之间,李辰脑海中又闪过一丝犹豫。因为李辰始终记得历史的进程中高欢注定不会陨落在邙山,而西魏军最终无法避免失败的结局。

难道这注定的结局会因为自己的出现而改变?

但是如果李辰明白,如果将这个情报报告给宇文泰,那么以李辰对西魏群雄的理解,他们是无论如何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一定会再次放手一搏。那么自己真的要为这样一个注定失败的结局助推一把,坚持到最后一刻吗?

李辰心中辗转,然而他也只略微沉思片刻,心中便做了决定,这件事必须立即报告宇文泰。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如此重要的一份情报,他都没有私自压下的理由。

如果宇文泰得知后执意出兵,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今日战后,李辰已经明显感受到了西魏军将领和士卒中间的那股不甘的情绪。让西魏军就此撤回关中,显然不现实。

正说话间,却听有人飞奔前来急报,

“启禀大丞相,兰州李使君奏有紧要军情,亟需面禀大丞相。其人如今正在中军大帐外候命。”

……

李辰在宇文泰中军大帐外肃容而立,面无波澜,但此刻心中却是起伏不定。

今日李辰负责断后,突有一骑奔逃而至。贺兰仁擒下来人,李辰细细一问,却是心中吃了一惊。

众人方要离去,宇文泰却突然注意到一件事,那就是领军大将之一,司空李弼不在。宇文泰问道,

“李景和(李弼字景和)何在?”

若干惠禀道,

“李司空今日混战中坠马受伤,行止未便,故而未至。”

宇文泰忙问道,

诸将一时无语,最后还是诸将中地位最高的贺拔胜率先沉声道,

“胜负未分,军心可用,再战便是了!”

侯莫陈崇道,

“职部受损不轻,然尚有一战之力,退犹未可,唯大丞相决之!”

独孤如愿道,

“啊,那伤势如何?可曾要紧?”

若干惠道,

“已请医士看过,只是伤了腿,须得将养些时日,一时乘不得马。请大丞相勿忧。”

宇文泰松了一口气道,

“那便还好。且转告景和,让他安心养伤,待今日诸事完毕,我便亲去探望……”

十二百二十六章 邙山之颠(二十六) (第2/3页)

军连番猛攻,最后在危机四伏的不利形势下几全身而退。

特别是近年选练的西魏主力六军,在战斗中表现出了不弱于东魏军精锐之师的战斗力。今日六军力战最久,损失却相对较少。而应招参战的西魏乡兵郡兵以及归化部落的藩兵,不仅远没有六军能战敢战,而且自身损失也非常巨大。

此时诸大将心中多少都有一丝懊悔,早知如此,当初就不应该想着取巧,而应该以堂堂之阵,和东虏正面对决一番,也许今日结果反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

但是事已至此,再后悔已经都没有用了。此刻诸将心中皆是一般想法,此战过后,要尽快扩大六军的规模,使之成为军队的主体。看来脱离农户身份的职业军人平时受到更好的训练,在军事素质和战斗意志方面要远好于临时征召的农民。

阅读北朝风云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