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我的纵横人生

〖抗战之我的纵横人生〗

第五百六十四章 李子元曾经的担心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更何况这些文化水平很低的工农干部?其实这些人当年参加红军,一句话就是为了吃饱肚子,相信红军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至于说对马列主义有多少真正的理解,或是看过多少此类的书籍,那就可能只有天知道了。文化水平不高,就是读了恐怕也不理解。

一幅缴获来的字画或是一个古董,李子筠评价的头头是道。可王诚看了,最多也就感觉到好看而已。李子筠满嘴流利的英语,王诚一张嘴就连普通话都带着大别山的味道。李子筠吃饭习惯细嚼慢咽,王诚则是典型的一副军人吃饭的样子,三口两口扒了完就完事。

而且长久的军队生活,尤其是长期的转战生涯,让王诚习惯了蹲在地上吃饭。这不是王诚一个人的问题,就连李子元自己也习惯了蹲着吃饭。毕竟在野外,没有地方给你找桌椅板凳去。有饭吃就不错了,谁还管你蹲着吃或是站着吃?

李子筠的性格外向、会玩也爱玩,据李子元所知还弹的一手好钢琴。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自己的这位老首长,跟大多数红军出身的工农干部一样。从小便种地、放牛,为挣一口饭苦苦挣扎。虽然不能说整天饿肚子,但生活相当的艰辛。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之下,读书更是想都不要想。

十几岁参加红军之后,又是一路上从战场上杀出来的。缺少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文化水平几乎等于没有。就那么一箩筐斗大的字,也是参加红军之后学习的。字写的跟狗爬了差不多,跟李子筠一手行书根本就没有办法比。

一个大老粗与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这本身看起来就有些不协调。文化水平上的差异,让两个人几乎不可能有任何的共同语言。别看王诚在红军时候就是团级干部,可你要问他马列主义都是什么,估计也就会说说名字而已。再深说,估计就要露馅了。

当年参加红军的这些人,你要问他参加红军是为了信仰马列主义,估计百分之百的回答都不是。除了党内的那些理论专家之外,下面的这些干部有几个知道马列主义真正内容是什么的?

估计这些干部在进入党校学习之前,对这个理论的了解还没有后世一个大学生多。毕竟政治科目,在后世从小学到大学,可都是要求必考的。就算再不喜欢,可为了成绩也得死记硬背。

第五百六十四章 李子元曾经的担心 (第2/3页)

其是眼下的大学,清一色的欧美教育方式。考进去不容易,考出来更难。

这个协和医学院,更是一年只招收那么一点学生。没点真本事,想靠着摸鱼去那种学校,基本上是没有任何可能的。就算你爹是国民政府主席,有着美国背景的学校也一样不鸟你。如果成绩不够,一样也是考不进去。

就算考进去了,如果不努力还是一样毕不了业。很多国人都以为美国的大学是宽进严出,实际上李子元知道申请和考进美国的大学,一样也不容易的。想要毕业,那就更加的难上加难了。

李子筠在协和学习的时候,居然还能抽出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中医。甚至还在清一色老头的北平中医界,混出了不小的名声。这足以说明李子筠不单单是有相当高的天赋,而且在学习上可以用后世的学霸来比喻。

阅读抗战之我的纵横人生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