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我在1982有个家〗

447.稿酬上门来(周末愉快)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有些臭不要脸的、该吊路灯的资本家,只想要劳动力和服务者,所以他们就想尽办法堵截国家留给无产阶级改变命运的道路,其心可诛!

不过办个升旗队这种事还是好的,王忆以前有过这样想法,甚至跟孙征南讨论过可行性。

最终他们讨论结果就是不可行。

主要是当时师资力量太少,搞升旗队、国旗班属于面子工程,没有多大意义。

现在不一样了,师资力量比当时雄厚的多,且学生们课余活动却是比较匮乏,王忆一个劲训练他们刷卷子,在82年的时代有些不合常理,这样搞点课外活动挺好的。

然后他又热情的向两边男子伸出手:“这两位同志看上去有些面生,应当不是咱们县一中的教师同志吧?”

“对,这两位同志是金陵来的图书编辑。”白梨花笑着介绍道。

王忆暗道一声不出所料。

美女教师给他详细的介绍道:“这位年轻的编辑是胡新发同志,是我的大学同学、我在文学社时候的前辈和我们文学社的社长,他现在在江南文学出版社高就,是儿童文学的一名内容编辑。”

“这位领导同志是沈研究沈老师,与胡新发同志是同事,也是我在琴岛大学的前辈校友,他现在是儿童文学与科幻文学编辑组的主编。”

两人随着白梨花的介绍,一一跟王忆握手。

王忆笑道:“那不用说了,我的《龙傲天环球大冒险》就是两位老师帮忙出版的。”

他伸手示意三人进办公室。

外面还挺冷的。

办公室的火炉燃烧着,门窗紧闭,屋子里便热乎许多。

胡新发摘掉围巾笑道:“你们这炉子烧的真不错,外面寒风凛冽,室内温暖如春呀。”

沈研究好奇的看了看办公室中间撑起的铁炉子。

这个造型挺别致,跟他熟悉的蜂窝煤火炉不一样。

王忆又给他们倒茶。

正好刚买回来了石艾茶,他就给三人倒了今年的石艾茶,有温补之效果。

沈研究和胡新发虽然是金陵人,却也对翁洲有所了解,他们知道石艾茶的名气,喝了口热茶后赞不绝口。

王忆立马说等走的时候给两人各带上两斤石艾茶回去喝。

白梨花居中调节氛围,笑道:“王老师你这太偏心了吧?为什么给这两位同志送茶叶而不给我送?”

“因为我欢迎你能经常来我们岛上做客,来指点我们的教学工作。”王忆立马说道。

这个回答滴水不漏。

三人都笑了起来。

沈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年头的编辑人员需要好好接待,他们是舆论喉舌,在社会上拥有独特的地位。

王忆本来要临时调课,但一琢磨现在手下多了个沙生泉,让沙生泉去给自己替课即可。

当真是人多力量大!

难怪不管是军阀拉山头还是老百姓生儿育女都喜欢人多,这人多了好办事。

他跟沙生泉做了简单交接,然后便去跟白梨花打招呼:“稀客上门呀,白老师,礼拜一你怎么来了?你应该有课吧?”

一女二男,其中女的他认识。

白梨花。

看见白梨花到来,王忆猜到是跟《龙傲天环球大冒险》有关,便跟学生们说了一声,升旗仪式就此结束,各班带回准备上课。

他去接待白梨花三人。

因为白梨花如果是为《龙傲天环球大冒险》而来,身边两位男同志恐怕就是出版社的编辑人员了。

“他们当中许多人退休了继续找事情做,甚至离开生活较舒适的大城市,在有生之年再为教育事业做贡献,这种精神堪称为人师表!”

王向红放下鸡蛋饼点评道:“这些老同志的精神怎么叫堪称为人师表?这就是为人师表!”

“不过这些广播电台不知道祝老师和王老师你的事迹,要是他们知道你的事迹,那肯定也会报道你。”

王忆摆手道:“别,我是回到家乡帮助家乡搞发展,比退休后离开家乡去外地发展教育事业的老前辈们在觉悟方面是差一些的。”

“话说这新闻是中央广播电台发的吧?看来退休教师支援各地教育工作将成为国家鼓励的新事业,或许咱们也可以向上面申请一下,看看有没有老同志愿意来咱这里发挥一下余热。”

于是他跟祝真学一路走一路聊把这事给商量了个差不多,从这个周开始选学生组织升旗队。

奏国歌、升国旗,然后校长讲话。

王忆把学校准备挑选学生组建升旗队的事情说了说,告诉学生们先写申请书给班主任,然后老师们开会讨论进行筛选。

他正介绍着,忽然看到学生队伍后面的孙征南冲他挥手又指向办公室方向。

王忆停下话看向办公室方向,看到有三个人出现在办公室旁边正笑吟吟的看向自己。

八十年代学生活动相当多,各所学校都热衷于开展各项学生活动,春游秋游等等更是必不可少。

到了九十年代开始,教育更正规了,青年教师们也知道了要出成绩必须得刷题,从那之后学生活动慢慢减少。

王忆觉得农村学生应该少搞活动这种有的没的东西,只要好好学习、多多做题就行,对于普罗大众的农民孩子,成为小镇做题家是最合适的出路。

22年有些臭傻逼看不起小镇做题家、嘲笑小镇做题家,甚至批评这种学习观念,实际上他们不是傻,他们是坏!

既得利益集团想要固化社会阶级,而中考高考等各项考试虽然有若干缺点,却是农村和小镇的孩子们改变自己命运乃至改变整个家庭阶级的最好机会!

王向红说道:“咱们学校不缺老师了吧?李岩京老师不是下学期也过来吗?”

王忆说道:“他来了也缺,咱们这里才多少教师?平均下来一个班级两位教师才算勉强够用,咱们现在也就是平均下来每个班级有个教师负责而已。”

两人围绕着学校、社队企业和生产队的发展工作聊了起来,聊到八点钟,这得要升国旗了。

王忆带着国旗出门,祝真学跟他商量说:“王老师,我礼拜天回县里碰上几个学生,他们说县里小学正在进行五爱教育。”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王忆问道。

这火炉的热利用率高,不像岛上的土炉子里面有一圈的干泥巴,导致火焰还得烧热了干泥巴才能传出来,浪费了好些热量。

王向红之前跟着学校吃过好几次了,现在轻车熟路了,不再拒绝,端着碗吃着鸡蛋饼,稀里呼噜好不开心。

一边吃饭一边听广播,对他来说这就是神仙日子:

“……有一百二十多位退休老教师报名到东北去办教育,被批准的46位退休教师中,年龄最大的西康中学滕飞老师已经有69岁。”

“经历过两个社会的老知识分子们,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对发展教育事业矢志不渝、充满热忱。党的十二大把教育和科学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这对他们是很大的鼓舞。”

生产队给他们定了《教育报》,那上面也有关于五爱教育的介绍。

祝真学说道:“嗯,是,然后各所小学都开展了大规模的活动,每一次有一个中心主题,把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统一起来。”

“比如爱祖国周吧,开展一些额外课程,语文课选读有关爱国的文学作品,历史课讲祖国历史,地理课讲祖国地理,课外活动举行歌颂祖国的诗歌朗诵会、演讲会。”

“所以我寻思咱们或许可以组办个升旗队来给学生开展五爱教育,我听孙老师说,以前你想要办来着,最后却没办成?”

这年代的老教师,特别是经历过五六十年代教育工作的老教师,他们对带领学生搞活动是特别热衷的。

447.稿酬上门来(周末愉快) (第2/3页)

是公办教师,每个月每人都有购煤的指标。

其中他是省级优秀教员,指标还更高一些,每个月是可以买进五十五公斤的煤炭,其他人是三十公斤。

王忆把早餐递给王向红,伸手在炉子上烤了烤。

热气蒸腾。

阅读我在1982有个家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