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我在1982有个家〗

464.百舸争流大会战(最后一天求月票)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王忆说道:“对,侯老师,咱们明天应该还能见到。”

侯玉清爽快的说道:“肯定得见到,到时候咱们多在一起聊聊。我听人说,你王老师手艺好,做菜好吃,到时候我想见识见识你的手艺!”

王忆一听哈哈大笑:“欢迎,我肯定拿出最好的酒菜来款待你。”

大家伙在餐厅门口说说笑笑,彼此之间做了约定,然后各自分开。

王忆出门后直接回天涯岛。

王祥海说道:“肯定了,大会战嘛,咱们渔民为国出战!光荣!”

他昂起头,满脸自豪。

王向红跟王忆说道:“我明白你是什么意思,出海参加渔汛大会战,一天五斤粮食能全造下去,是吧?”

“大会战的活累,一天五块的工钱是苦力钱,是吧?”

王忆点点头。

王向红笑道:“但是你得知道,改革开放以前、大包干推行以前,咱们渔民都得自己带粮食、摇橹去参加大会战,没有工资,只有工分!”

“要支援国家建设嘛。”王祥海自如的说道。

王向红说道:“所以,现在发钱又发粮食,这已经是好条件了。而且大会战结束还给机动船加满柴油,给咱带过去的渔网一换一的换新!”

“柴油方面咱们不占国家便宜,咱自己出门的时候也给船加满了,但渔网咱们这个便宜是要占的了。”

王忆说道:“这算是机器的损耗费了,也是应得的。”

王向红听到他的话后挺不开心:“王老师,你咋什么都跟国家算计的这么清楚?前线流血杀敌的战士们都不跟国家算,咱们算什么?”

王忆笑嘻嘻的不去争辩。

这是当前年代的主流奉献精神,入乡随俗,自己也得这么想。

海上渔汛会战是24小时工作制,人随着渔汛走,带鱼可不是说到了晚上就睡觉,到时候发现了渔汛还是得开工作战。

这样冬天的晚上冷啊,王忆就让服装队准备好的棉大衣都给拿出来——

粗棉布、新棉花,这军绿大衣穿在身上可保暖了。

另外还有皮手套、棉水靴,加上一人一顶带护耳的棉线帽子,他把渔汛小队的队员们武装到了牙齿。

队员们排队过来领取,一人一身家伙,领到后把他们开心的不断比划。

相比穿着,王忆准备的食物更多,他安排大迷糊给搬到了天涯二号上,这就是小队的旗舰了。

考虑到明天就要出海远征需要精力和体力,王忆反复思考之后,还是跟秋渭水在一起度过了温暖如春的夜晚。

主要是后面几天他可就见到自家媳妇儿了,这会能温暖一会算一会吧!

第二天一早天还不亮他们就要去县里汇合大部队了,码头上亮起了灯光,家家户户也亮起了灯光。

大灶里头更是灯火辉煌。

漏勺带领的厨工真的不容易,全队每天就他们起的早,特别是漏勺作为领导以身作则,平日里每天都是四点就起床。

像是今天情况特殊,他午夜刚过就领着厨工起床给队员们忙活早饭。

鸡蛋饼、疙瘩汤,这就是社员们的早餐了。

别看早餐样数不多,可他准备的多。

鸡蛋饼除了够队员们早餐吃的,他另外还做了二百多张让带上船;出海之后短时间内回不来,他还把冰柜里的猪肉拿出来全给做成了包子,前前后后蒸了四锅!

出锅的包子立马拿出去用午夜的寒风给冰起来,然后他一个个放入袋子里进行保存。

队员们在海上肯定吃不到包子水饺,正好冬天天冷,做好包子速冻之后能保存一些日子。

他给队员们带上包子出海,这样有空的时候生起炉子蒸一锅,到时候有面有菜,简简单单变是一顿热乎的好饭!

7017k

王向红说道:“对,国家的捕捞行动,咱们群众有一分力气就要使一分力气、有什么家伙什就去供应上家伙什。”

“今年条件挺好的,”给王忆当副手的王祥海走过来说道,“我看公告上说,国家给每个参加会战的人每天分五块钱的工资——这可不少,要是能忙活20天,咱就能带上一百块回来!”

王向红点头:“对,国家管柴油,然后一人五块钱加上两斤细粮三斤粗粮,五斤粮食不老少,条件挺好。”

王祥海跟着点头,眉开眼笑的。

王忆说道:“这个钱和粮食可不好赚,捞到的带鱼都归国家所属吧?”

另外还要带上行李和粮食。

出海参加大会战,指不定一次在海上漂几天,所以需要的东西很多,需要准备的东西也多。

码头上人来人往。

社员们忙活的热火朝天。

王忆跟客船上的熟人打招呼离开,上码头后他问王向红道:“队长,天涯三号也要开始作业了?”

他留下大家欢聚的照片,洗出来后送给他们,等再过一些年回头看看这些照片。

会挺有意思的。

分发了纪念品,赤脚医生就要各回各家了。

最后孙诚当指挥,趁着酒劲领着赤脚医生们唱响歌曲《领袖的战士最听党的话》:

“领袖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儿安家……”

很忙。

他很忙、社员们也很忙。

天涯二号、三号靠在一起,分列在两旁的是一艘艘绿眉毛船,另外欧家的大帆船也在旁边。

这些船都要参加明天的渔汛会战行动。

王向红在码头上指挥社员们收拾渔具,他要挨个检查,确保所有渔具都带齐了。

旁边的人没有回答他,而是兴致冲冲的说:“对,从55年开始,到75年吧?差不多,反正那二十来年的冬汛是真热闹。”

“咱们县里还不行,咱这边穷海多,没有大渔汛,所以会战的主战场不在咱们这里。你等着去佛海、去旺海、去市里看看,好家伙,那真是什么口音都有,天南地北的,真热闹呀!”

“主要是不光来捕钓带鱼,还有的是收购运销海鲜的,还有供应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加上咱们这些行医防疫的,文宣队还要演戏放电影,这人能少吗?”

“哈哈,不过这两年也有意思,就像王老师说的,几千人他也不少呀,现在改革开放了甄半仙都去了,哈哈哈哈。”

老大夫侯玉清过来跟王忆打招呼:“王老师,我听人说你也要参加这次的带鱼汛捕捞会战?”

歌声结束,孙诚笑着收起拳头说道:“全体都有!”

“同志们,就地解散!”

赤脚医生们带上纪念品回家,王忆也要回到天涯岛。

他最近很忙,收拾收拾东西就要去参加今年冬天的海上带鱼汛大会战了。

赤脚医生里也有人要参加大会战,特意过来问王忆:“王老师,你明天要去这次的冬渔汛捕捞活动吗?”

王忆带着相机给赤脚医生们拍了照片。

拍了许多照片。

这里面有特别多的好人。

不是因为他们昨天帮王家生产队抓水匪,是因为他们对农村医疗事业的付出。

大约再过五六年,这个群体就要消失了,王忆查看了资料,在八十年代,赤脚医生们会以每年四十万的数量进行消亡……

王忆说道:“对,去参加,听说这叫大会战,很累很苦,是吧?”

这医生笑道:“以前是大会战,人多势众。”

“因为咱们渔场的冬汛是我国最具规模的带鱼汛嘛,所以每逢汛期,江、浙、闽、沪及辽、冀、鲁、津的万余艘渔船及运销船,十多万渔民、船工及其他服务人员,一下子云集于咱们渔场,这就叫大会战。”

“现在不行了,刚改革开放时候还行,人能组织起来,从80年就组织的少了,今年估计能汇聚上几百条船、几千人就顶了不起啦!”

王忆说道:“几千人也不少吧?”

464.百舸争流大会战(最后一天求月票) (第3/3页)

冲的赤脚医生陆报安成了明星。

他那一桌人最多,挤着人仔细听他聊抓水匪的过程和治安局审讯水匪得到的信息。

吃完这顿饭,会议算正式结束了,一人得到两样纪念品,分别是一个水杯和一个本子。

搪瓷水杯上有红五星和环绕着的一圈字:卫生战线先进工作者纪念。

阅读我在1982有个家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