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我在1982有个家〗

509.劳军代表王老师(周一求票哈)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路上遇到叶长安和王向红也在溜达。

三人碰到,叶长安便感叹道:“天气真是暖和了,厚毛衣都穿不住了,我估计再过十天半个月就有暖流来了,到时候是不是得穿春秋装?”

他们围绕着天气聊了几句,王向红把话题转移到工作上:“王老师,你们后天是去劳军对吧?”

叶长安随口问道:“今年咱们县里组织的拥军慰问团,有你一个位子?”

王忆说道:“对,我代表教师队伍去慰问咱们的人民子弟兵。”

两人都参加过拥军慰问团,叶长安还是76年、78年的市慰问团团长,在这方面有经验,一路上领着王忆边溜达边跟他聊相关话题。

在劳军政策方面,省里有要求,慰问团得深入基层跟官兵面对面,‘不留死角’,但凡有驻军之地,慰问团都要派人慰问到位。

翁洲市组建慰问团,然后兵分五路——两军机关及其直属部队为一路,福海、佛海等四个县各有一路,组成慰问分团。

分团成员要在明天也就是初二下午赶到市里的两军招待所报道,跟省里安排的慰问团领导和各文艺演出团队成员会和,熟悉情况,接受拥军任务,研究相关事宜。

正巧,今年福海慰问分团的团长是庄满仓,他和王忆关系很熟,到时候可以招呼王忆。

转过一天到大年初二,庄满仓直接过来接了王忆一起去市里。

他们有警用快艇,两人就是坐了快艇过去。

庄满仓倒是没有公器私用,这次快艇要往市里送犯人,主要是小偷,还有两个抢劫犯。

小偷数量不少,被手铐铐在快艇押运舱的钢管上垂头丧气。

王忆感叹一声:“这些人真行,不过年啊?”

一个小偷嘟囔道:“这不是过年加班吗?”

还有个小偷懒洋洋的说:“勤劳致富啊。”

庄满仓阴翳的扫了他们一眼,他们赶紧端正态度将脑袋夹在裤裆里不再言语。

这些小偷都是治安局常客,他们对于自己被抓这回事并不是很在意,就当去找了个地方做客了,反正有人管吃管住。

王忆看着他们无声的笑了笑。

今年是1983年,看这些小偷的样子,他们以后出来肯定还会下手,几个月之后他们再次被抓,下场可就不会这轻松了。

当然,这都是罪有应得。

快艇到港口,王忆帮庄满仓和两个治安员送罪犯进港口治安局进行移交,然后治安局安排车子把两人送去了地区两军招待所。

此时已经是下午时分,招待所里人来人往,地县两级参加拥军慰问团的同志开始陆续抵达。

人员组成很复杂,首先有团长和副团长,都是各单位的领导,名单由市里递交、省里拍板统一公布,负责本路慰问团的全团工作。

其次是慰问团代表,每一路分团有二三十人,分别是粮食、商业、水产、交通、文卫、治安、人事、人武部等部门的领导同志和英模代表。

再次是工作人员,有秘书、有文艺演职人员。

最后是规模比较庞大的各阶层爱国爱党爱军人员,这一类人员各路有五八十不等人数,他们思想好、觉悟高、不怕辛苦、不怕晕船,去军营感受军旅生活,向解放军学习。

王忆以为自己是第四类人员,结果不是,他是第二类的慰问团代表,到了现场签到的时候,工作人员给他一个大红花,挂胸口下面有个红布条,烫金了‘人民代表’四个字。

跟新郎一样。

很受瞩目!

(本章完)

以前天涯岛上就有驻军,当时人民和子弟兵有鱼水情,双方相处很融洽,后来裁撤驻地、子弟兵们登船离去的时候,子弟兵们抹眼泪、大爷大妈们嚎啕大哭……

王向红以前也参加过拥军慰问团,他是部队出身的干部,军队那是他的娘家。

不过从七十年代开始参加拥军慰问团都是一项荣耀,社会各阶层人士都有机会参加,也都踊跃参加。

这种情况下除非是有特殊原因,否则多数人都是轮流参加一次。

今年王忆加入其中,叶长安和王向红便对他耳提面命,希望他能在劳军期间好好表现,发扬风格,为军民一家亲的社会导向做出贡献,让军民关系亲上加亲!

王忆一听,这格局一下子打开了啊。

外岛一直有拥军的传统,江南省每年要搞多次拥军慰问活动,翁洲地区是正月里去给子弟兵们送给养。

他们这里是拥军慰问的重点地区,兵员多,因为这里地处东海前哨,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军区驻扎的部队挺多的。

然后这里驻地分散、条件差,不说整个外岛地区了,就说翁洲吧,它自己便有大小岛屿1400多个,有人居住的达到了240个之多,而驻军岛屿又有几十个。

外岛的子弟兵们不容易,岛上补给不足,交通不便、气候多变,常年风大浪大,在岛上驻扎真是让子弟兵们吃尽苦头。

家境好的吃纯肉水饺,家境差的就在白菜里掺和点肉星子。

大年初一,气象如新。

早上迎财神放的鞭炮多,恰好今天海风又比较温和,于是岛上便弥漫着一股硝烟气。

海风徐徐的吹,灰蒙蒙的硝烟如雾气般徐徐飘荡。

王忆眺望远处的金兰岛,那岛上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叶长安拍拍他肩膀说道:“你可以代表咱县里的知识分子、文化阶级,带上几本《龙傲天环球大冒险》,去给战士们做个报告。”

王向红很赞成这句话:“对,王老师该去做个报告。”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军政军民团结一致克敌制胜的无价法宝。”

“你既然加入了拥军慰问团,那就应该展现出自己最好的风貌,拿出你的本事来,去跟咱们子弟兵同志们好好交流。”

“军队一直是出产作家的高产之地,你要虚心的跟军人中的知识分子好好交流,让作品更上一层楼!”

尽管早就立春了,可直到这个年过去了,他才感觉春天真的来了。

外岛春天来的早。

这地方从气候上来说是很适合人居住的,春天秋天时间长,夏天冬天时间短,且很少有极端温度,一般不会有酷热严寒天气。

去年外岛地区总共才下了两场雪,还都是小雪飘零。

不过住在岛上无法集中生活所需的资源,出行不方便,干什么都不方便,而且还有台风时不时过来逛一逛,慢慢的就导致外岛凋敝。

烟雾萦绕,忽闻岛上有仙山。

生产队的老头老太太们成群结队的坐上了机动船出发去外嘴头岛。

外队的老人也正在坐上船,他们都是去庵堂寺院拜菩萨的,俗称拜菩萨岁。

从六十年代开始不让拜这个了,内陆政策尤其紧,但外岛这边风气还要开放一些。

吃海上饭的,如果没有菩萨保佑、没有点信仰,那不管是出海的汉子还是留守的家属心里都没底。

也不知道王忆让她吃什么,反正酸酸甜甜挺好吃的。

秀芳听到这话便高兴起来,握住袋子说道:“好,那我拿回去了,我也得先回去了,家里还在温着糕呢,你晌午头等我给你拿年糕拿汤圆来。”

外岛地区的年三十和正月初一三餐都有讲究,初一早餐吃水饺,吃肉馅儿水饺,然后中午头以素食为主,吃个年糕、汤圆之类。

其实按照传统,初一早餐就是吃年糕汤圆,意谓年年高、团团圆圆。

不过六十年代日子过得艰难,家家户户一年到头吃不上几回猪肉,孩子馋大人也馋,于是改成早上吃猪肉水饺——别管家境好不好,这水饺里面好歹有点肉。

如今改革开放了,政策更宽松、风气更开放,于是老人家们更是活跃起来了。

大年初一外岛的寺庙人满为患,随便找个地方去看看都是人群黑压压。

今年初一,老人家们找了沙生泉带队去。

正好沙生泉剃了光头,他穿着灰僧衣、站在船头捻着佛珠还真是像那么回事,又变成了娘娘庙里的浊慧,弄的老头老太们上船的时候肃然起敬。

王忆没去搞这一套,他在岛上溜达着欣赏春光。

509.劳军代表王老师(周一求票哈) (第3/3页)

费事呢,你才费事,你说你……”

“不用说,我不是只给嫂子你准备的,是给队里要孩子的人家都准备了。”王忆打断他的话。

“优生优育嘛。”秋渭水说道。

她早就开始各种吃了。

阅读我在1982有个家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