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贵族

〖我在春秋做贵族〗

第100章:一直在领先(谢行止居士万赏)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到了“士”的阶级,也许有机会识字,可是想获得一些成系统的知识很难。

“徒”算是士兵阶级,他们可能有一些耕田,自己的宅子和奴隶,可是不一定识字。

一直到教育得到普及之前,想要识字都显得极度困难,造纸术和印刷术广为流传之后,能有一本书都能被普通家庭当成宝贝。

进入到东汉末年阶段,一些地方上的豪强都不一定识字,他们只能依靠一身武艺获得晋身之资;需要到了“寒门”的阶级才有家族的书籍传承。而“寒门”根本不是什么穷苦人家,他们只是无法比得过真正的高门大户,家中还是有一定数量的农田或其余产业,并且不会缺了伺候日常生活所需的仆从。

智瑶真正要去的地方是“壶口”那边,随后则是会进入太行山区。

目前老智家已经开始在进行征召,先期征调了六千余二十岁到二十五岁的男性,他们会分批先到“壶口”报到,随后再进入山区里面的基地。

为什么会有六千多人得到征召令?因为但凡跟训练有关,必定会出现淘汰这么一种规则,哪里可能召唤来接受训练的人最后全部留下。

最为重要的一点,有竞争才有压力和动力。

事实上也是那样,涉及到竞争的话,谁都不想比谁差,能够被挖掘出来更多的潜力。

智瑶还不知道六千人最后能剩下多少,绝对不会为了数量而忽略质量,哪怕绝大部分不合格被淘汰,干不出留下滥竽充数者这么一种事情。

这么一支高质量的队伍周游列国,去到一些小型诸侯国的话,诸侯都不一定敢放进去,怕的就是孔子突然有夺城的想法会无力抵抗。

智瑶看着浩浩荡荡在远去的队伍,心想:“要是能够专门训练一下,他们变成当前时代素质最高的军队根本不会有什么疑问。”

人有没有文化显得很关键,起码有文化对一些事物的理解会比较容易,精神面貌方面也跟不识字的人很难一样。

现在组建一支全部识字的人为士兵的军队?那简直是豪华和奢侈到惊天动地的程度,反正没有诸侯能够办到,偏偏孔子有那种资源。

有资格纳赋的“士”和“徒”都识字吗?这个可不一定了。

他们从“黄父”离开时,跟随一同前往“壶口”的人增加了两百余。

这两百来人是智瑶很早就聚起来的少年,经过智瑶的教导,后面又在“黄父”接受识字的教育,很难在政务领域发展,充斥进入军队成了不多的选择之一。

所以是,智瑶会拿他们当骨干,把属于智氏的一支精锐部队的架构搭起来,再充实进入从各地征召的年轻小伙子最终成军。

随同智瑶前往山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0章:一直在领先(谢行止居士万赏) (第2/3页)

再去看管,能够自由活动的田穰苴从来没有试图逃跑。

智瑶比较奇怪地看了一眼田穰苴,轻声说道:“何须有瑶助力。”

看看呗!

决定追随孔子周游列国的门徒多达两千五百多人,他们一个个不止识字,背后也有属于自己的家族,本身武力值不一定多高,自保能力却是一定有。

阅读我在春秋做贵族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