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科学时代

〖我的科学时代〗

第二十六章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只要有了2T级规模,5T级氧吹炉,10T级氧吹炉还会远吗?

现在,关于搞氧吹炉和编写三大神书的目标暂时不急,首要目标仍旧是学习。

唯有掌握更多的知识,方是王道!

此时,罗文广听到众人的回答,纷纷点头,目光瞟到一直静静坐着没有发言的余华,打了手势,示意众多同学安静下来:“余生,你之志向是何?”

教室内一片安静,众人目光尽数投向余华。

坐在第一排的李凡和赵安元,纷纷看向这位全班唯一没有完成假期作业的同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搞氧吹炉需要攻克两个核心关键技术,一是氧枪,二是耐火材料,这项技术是我现阶段无法研究的,资源和知识储备均不支持,等我考上清华再研究,列为前中期目标。”余华心中思考,浮现关于氧吹炉技术的核心所在,进行相关安排。

氧枪和耐火材料是氧吹炉的核心,这两个东西需要涉及制造、材料、化工等多种领域,是余华现阶段无法搞定的,北平四中无法提供实验室和基础设备以供研究,唯有国立清华才有这种资源。

说实话,余华要求不高,什么100T级,50T级,这些太过遥远,就连10T级都是奢望,但凡能搞出2T级实验室级别的氧气顶吹转炉就已满足。

一台2T级氧吹炉总耗时约为30分钟,一天平均冶炼次数可达48次,满负荷运转钢铁日产量达96吨。

别看96吨日产量不咋地,但换算成年产量就高达3.5万,对于1937年钢铁年产量仅有4万吨的中华而言,这完全是爆炸式产量。

第二十六章 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2/3页)

者一倍多,后者11.3%。

只需要建设10座50T级氧气顶吹转炉,年钢铁总产量就能达到657万吨,达到日本级别。

从某种意义上讲,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技术,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屠龙术,三大神书远不如这项技术重要。

作为B站著名学者,余华深知这项本该1949年诞生的顶级炼钢技术,对于这个时代的中华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既然要走科学道路,这项隶属冶金行业的顶尖技术就是他的目标之一。

阅读我的科学时代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