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科学时代

〖我的科学时代〗

第三百四十三章 来自延城的信!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这里是中华对外接触和通商最早的地方,亦是当前中华发展最快和实力最雄厚的城市。

东方明珠,最早形容的并非上海,而是广州。

中华工程师学会三大分部之一,便坐落于此。

广州学会分部办公地点紧邻市政府,主体为一栋三层楼房,不大不小,作为仅次于中央研究院的准官方性质组织,中华工程师学会的学术地位和技术实力毋庸置疑,而广州分部则是三大分部之中当之无愧的NO.1,拥有高级会员二十八人,通讯会员六十五人,普通会员三百五十人,设机械部和土木部,涵盖动力机械、机床、房屋、桥梁、隧道等等工程内容。

学会分部二楼一间办公室内,徐瑾渊伏案工作,双眼透过眼镜获取文件内容信息,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车床结构图纸,由瑞士人设计,参照不少德国设计元素在内。

精妙,先进,复杂,这是徐瑾渊对于这台机床内部结构的综合评价。

“不敢想象这是一份1920年的车床结构设计……西方领先我们太多了,以我的水平,放在瑞士的话,可能连一个三流机械工程师都不如。”徐瑾渊仔细略过每一个设计部位,心中学习其中奥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与原来历史有所不同的是,本该现在时间点才迟迟搬迁的沿海地区工业,得益于破译红密资料提供的绝密情报和没有持续决策失误的中正老哥作用之下,沿海地区绝大多数工业设施和机器设备,以及相关生产资料和原料,均已陆续抵达武汉和长沙等内陆重要城市。

比起原来,如今保存的工业力量更多。

不过,对于中正老哥而言,仅凭这些东西还不足以支撑抗战,必须尽可能争取更多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物资和设备。

……

作为南方大港,在沪地尚未开发之前,广州城如同璀璨闪耀的明珠般,镶嵌于中华大地的版图之上,熠熠生辉,散发着独特的美丽。

第三百四十三章 来自延城的信! (第2/3页)

淞沪战役,对于无数被笼罩于亡国灭种危机边缘的国人来说如同一支强心剂,仿佛拨开万层乌云,透出一点空隙,让那一缕似缥缈却又耀眼的光芒,照进无数人心中。

这是如雨后春笋般的希望,令中华延续长存的希望。

灭亡还是延续,用战争来选择。

伴随着淞沪战役爆发,国人无不欢欣鼓舞,激动振奋,沿海地区民众可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协助抗战之举比比皆是。

阅读我的科学时代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