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大明嫡子〗

第六百六十一章 白龙鱼服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朱元璋这时淡淡一笑,将水壶还给孙狗儿,便继续沿着小道往前赶路。

他没坐跟在队伍后面的马车。

出京之后,每日朱元璋都要亲自走在路上,看一看地方上的真实情况。

向前走了一阵,到了乡野荒芜的地段。

大别山便坐落在北边,而在南边则是奔流不息的长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是乞讨之时唱讨的事情。

朱高炽的脸色变了变。

朱元璋却依旧面有笑容,好似玩笑着说道:“说起来当年家中日子过不下去,你爷爷我啊,也学过一些黄梅戏腔,去各家各户讨要些吃食。”

老爷子说的时候满脸的笑容,似乎在这个时候看来,那时候唱戏讨食不过尔尔。

朱高炽的脸色却是有些黯淡。

这黄梅采茶调,也就是黄梅戏。

起源便是黄梅县多云山区、太白湖畔。最早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经过宋元发展,如今黄梅戏风已经颇为盛行。

朱元璋面带笑容说道:“你们这些孩子是不知道的,早些年这黄梅县人唱采茶调,是采茶时的乡野之音。

后来则是因为两岸多为江水淹没成灾。

百姓们只能背井离乡,沿路乞讨。可乞讨总不能干说,便将这采茶之音改了改,就有了现在的戏腔。”

凡是在地方上认认真真教授百姓子弟的秀才、举人,都能在日后参与公考的时候,获得一定的加分。

朝廷只是出了些钱粮,并给出一个加分的优待,立马就引来了无数秀才、举人投身到大明的基础教育当中。

近前是百姓们于田间地头忙活,远处的村子里是孩子们的读书声,更远处还有地方官府里的吏目在指导百姓修缮沟渠等事务。

这一切都让朱元璋感到欣慰。

“这一趟出来,总还是亲眼看到实实在在的东西了。”

朱元璋忽然开口道:“再往前便是湖广道黄州府黄梅县了吧。”

朱高炽立马点头:“回爷爷,眼下咱们在安庆府宿松县,再往前过去确实就是湖广道黄梅县了。”

“黄梅采茶调颇是有趣。”

朱元璋面带笑容的说了一句。

朱高炽同样是面含笑容。

又或者百姓没有好日子过,又是因为什么?

这话没法往下引申。

不然等回头继续往湖广道过去,路上要是看到不好的东西,那必然就是官府和朝廷的过错。

到时候又得是一场血雨腥风。

朱高炽想了想,便立马解释道:“如今直隶道百姓的日子算是渐渐好起来了。至于天下别处,还是要一步步的来,只要君臣一心,这百姓的日子终究都能好起来。”

朱元璋不免感叹了一句。

孙狗儿在一旁拔开水壶,送到皇帝面前。

朱元璋接过水壶,便吨吨吨的喝了起来。

朱高炽压下心中的担忧,脸上挤出笑容:“皇爷爷推行新政,上下一心,百姓们自然是能得到实实在在好处的。”

这是拍马屁的话。

那是朝廷这两天大力推行教育所取得的成果。

知识再一次向着更低层下放。

教育,不再以考取功名为目的,转为更广泛的人群获得识字能力为目标。

朝廷出钱出粮,招募秀才、举人去往地方乡野村庄,专门教授这些乡村百姓子弟识文断字。

自然,朝廷是公允的。

朱元璋却只是笑笑,然后说道:“可见,只要朝廷认认真真做事,百姓的日子是能好起来的。”

说完之后,朱元璋便没了继续往下说的心思。

朱高炽却是目光一动。

朝廷认真做事,百姓就能有好日子。

那如果朝廷不认真做事呢?

第六百六十一章 白龙鱼服 (第2/3页)

却又得益于安庆府属直隶道,这几年朝廷一样样的新政都是第一时间落在实处,如今百姓的日子也算是相对富足了一些。

这时节田地里都已经种上了水稻。

放眼望去,皆是碧绿葱葱的稻苗,水田里波光粼粼,百姓们则面带笑容的忙活着除草施肥。

更远处的村子里,也有阵阵读书声传来。

阅读大明嫡子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