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大明嫡子〗

第六百六十四章 朱允熥的酸菜鱼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朱允熥淡淡一笑,将片好的鱼肉送入滚烫的铜锅里,很自然的说了一句:“小道尔。”

“哎呀,你也莫要担忧了,说来现在百姓的日子,难道比之三十年前差?”朱桢问了一句,便自顾自的答道:“那可是好上无数倍了!当年别说是西南大山里的百姓了,就是你六叔封地上的庄户们,也时常有吃不饱肚子的时候。

这几年朝廷推行摊丁入亩,各种新政制度施行,百姓们个个都能吃饱肚子,这可是三十年前不敢想的事情啊。”

这话倒是真的,朱桢也没有说假。

三十年前,乃至于是大明已经立国,那时候百姓们想着的也就是天下太平,不再有年年的战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魏晋时的弧高江低、湖水入江,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江高湖低、江水入湖的格局。

只不过这时候的洞庭湖,还是称得上八百里洞庭的美誉。

而这个八百里也是实打实的。

但率军到来的朱允熥却并没有因为眼前的洞庭湖景,而有所高兴。

因为从武昌府进入岳州府,便表明他已经要开始直接接触西南土司,接手西南的局面了。

再等过了些年头,百姓们至多也就是想着,不再被饿醒或者被饿死,也就是好事了。

谁会去想能天天吃饱肚子的事情啊。

除了逢年过节以及操持农活的事情,就没有人会不顾一家老小和往后的日子,给自己吃的饱饱的。

朱允熥对朱桢的安抚,没有在意,而是说着自己的想法:“其实从接到旨意离京以来,侄儿一直在想,大山里头终究是道阻且长。那般崇山峻岭,百姓们只能是在山腰种茶,山谷种地。

可这样能耕种的

朱允熥这时候正在处理一条刚刚从湖里弄上来的大鱼。

鱼鳞刮走,开膛破腹,锋利的刀口贴着鱼身切下一片片的鱼肉。

在桌子上,一只铜锅盛放着汤水,已经装满腌酸菜和老豆腐。

听到朱桢的声音后,朱允熥低着头开口道:“老爷子定然是要来这里的,侄儿眼下忧思的是平定西南土司,为我朝彻底改土归流之后,西南的百姓该如何富足起来。”

朱桢转过身,走到桌前,伸手在铜锅上招了招手,抽动鼻子嗅了嗅,不禁眼前一亮夸赞道:“六叔倒是不曾知晓,你竟然对此道也有研究,这滋味可是足足的。”

也是从洞庭湖开始,官兵们就要从大船上下来,改为步行或是小船,沿着澧水河一路走进西南土司领地的大山里头。

但是现在朱允熥不但要思考如何彻底平定西南土司之乱,彻底改土归流,还要将至今都没有找到的老爷子给找出来。

因为这件事情,本不应该离开武昌府的楚王朱桢,也随着朱允熥到了岳州府。

临湖的岳阳楼。

楼下只有几名亲兵伺机周遭。

基台以石条铺砌,岳阳楼稳稳的落在石台地基上。

岳阳楼就坐落在洞庭湖和长江连接处,东南侧是南湖,西南侧便是一望无际的洞庭湖。

古有云梦泽之称的洞庭湖,很早便有着八百里洞庭的美誉。

只是从先秦开始,云梦泽便开始不断接替,上游的河道不断带来沙石将湖面面积持续不断地挤压。

因洞庭湖面积减少,湖床抬高,从宋朝开始,洞庭湖和长江的关系便愈发复杂激烈起来。

从应天府开出来的船队,正从长江驶入洞庭湖,寻找合适的位置放下船锚,在江面结营。

官兵们则要换乘小船,从水上转到陆地上来。

这一切,自然由副将普定侯陈桓操办。

朱桢用望远镜观察了一下湖面上大军的动静之后,便放下望远镜,转头侧目看向楼里正在忙碌着的朱允熥。

“你且放心,若老爷子当真是奔着你来的,按照老爷子的路程来算,最多也就是这两日就能有消息了。”

第六百六十四章 朱允熥的酸菜鱼 (第2/3页)

十年。

岳阳楼便被毁重修一十三次!

而和黄鹤楼同为江南三大名楼的岳阳楼,却并没有黄鹤楼那般巍峨高耸。

洪武年重修的岳阳楼,不过是一座两层挑高的木制楼宇。

阅读大明嫡子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