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要救潘金莲

〖武松要救潘金莲〗

第一百六十七章 碾压一切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诸葛亮辅佐刘备,不与曹操争夺,却主动离开战略要地荆州,去偏僻的巴蜀,实在是下策,“此策之下者”。诸葛亮自比管仲萧何,这太过分了!

崔浩不仅瞧不起诸葛亮的政治谋略,也瞧不起诸葛亮的军事谋略。

他在序文中还说:“且亮既据蜀,恃山之固,不达时宜,弗量势力。严威切法,控勒蜀人;矜才负能,高自矫举。欲以边夷之众,抗衡上国。出兵陇右,再攻祁山,一攻陈仓,疏迟失会,摧衄而反。后入秦川,不复攻城,更求野战。魏人知其意,闭垒坚守,以不战屈之。知穷势尽,愤结攻中,发病而死。由是言之,岂合古之善将见可而进,知难而退者乎?”

什么意思呢?就是崔浩批评诸葛亮出兵位置不对。蜀国不过是蕞尔小国,与庞大的上国魏国对抗,本来就没有胜算,又加上军事谋略失误,更加雪上加霜。例如出兵陇右,攻打祁山和陈仓,都失败,进入秦川后,又不攻占城池,企图与魏国的主力军决战,“不复攻城,更求野战”,魏国偏偏不出战,壁垒固守,长期耗费蜀军,“以不战屈之”。崔浩认为诸葛亮是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一百六十七章 碾压一切 (第2/3页)

后仕北魏,任北魏吏部尚书、天部大人、白马公。崔浩从小受到良好的儒家传统教育,爱好文学、博览经史,同时还兼学天象阴阳和百家之言。20岁时就担任了北魏朝廷的直郎、给事秘书、着作郎等官职。

崔浩先后仕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参与军国大计,其所谋无不遂,所行无不克,为北魏统一北方建立了卓越功勋,堪称为当时“第一流的军事谋略家”。

尤其让武松惊喜的是,在自述中,崔浩竟然直言不讳,表示他根本瞧不起诸葛亮。崔浩在文中直言,诸葛亮的战略眼光其实不咋样,初出茅庐向刘备献策三分天下,一开始就存在了偏安思维,是错误的战略。

文中言:“夫亮之相刘备,当九州鼎沸之会,英雄奋发之时,君臣相得,鱼水为喻,而不能与曹氏争天下,委弃荆州,退入巴、蜀,诱夺刘璋,伪连孙氏,守穷崎岖之地,僭号边夷之间。此策之下者,可与赵他为偶,而以为管、萧之亚匹,不亦过乎?”

阅读武松要救潘金莲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