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要救潘金莲

〖武松要救潘金莲〗

第三百三十六 因为金莲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也就是说,贺铸这个人,聪明得很,并不是那种读死书、一味对皇帝愚忠的人,而是把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百姓的忧乐看得更重。所以,他才能够理解武松和闻焕章的话。武松觉得,这个人,今后也可以更多的重用。

武松招揽的这些文人,可以说个个都是饱读诗书、才华横溢之士,不过,其中,尤以周邦彦、陈与义和贺铸最为突出。贺铸在他们之中,也很有声望。因此,他此言一出,其他人立即纷纷表示认同。周邦彦最后也点头,表示今后填词谱曲,乃至整个新禁军的宣传,都应该按照武松所说,突出新禁军和武松关爱百姓,而不仅仅是效忠朝廷。

这看似一件小事,其实却关系到整个新禁军今后的建军理念和发展方向。

也是因为,此时的新禁军,朝廷还并没有照着大宋一般军队的惯例,派来监军。一来是宋徽宗确实想创新军队管理方法,二来也是由于蔡京、童贯、高俅等人在朝堂上博弈,对派谁来新禁军中担当监军意见始终没有统一。所以,没有监军的新禁军,才一切更加由武松说了算。

要是朝廷派来了监军,对于这种监

第三百三十六 因为金莲 (第2/3页)

。新禁军首先还是要关爱百姓,这与皇帝爱民如子也是一致的嘛!”

武松的本意,是要效仿后世现代人民军队的宗旨,把新禁军打造成一支真正热爱百姓、而不仅仅是对宋徽宗忠诚的军队。闻焕章的话,可以说正合他意。

这时,贺铸也点头道:“闻参谋说得不错,我们确实应该如此。今后填词谱曲,不能只是说要忠诚于朝廷皇帝,也要突出对天下百姓的关爱。这样我们新禁军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这样才能战无不胜!”

武松意味深长的看了贺铸一眼。凭借对前世读书残存的记忆,他知道,历史上的贺铸,少年时就怀有戍边卫国、建立军功以“金印锦衣耀闾里”(《子规行》)的雄心壮志,但因为宋朝奸佞当道,他始终沉沦下僚而无所建树,壮志难酬,更对国家民族命运充满忧虑,因此最后是辞官归故里,对宋朝充满失望的。

阅读武松要救潘金莲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