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无太子

〖贞观无太子〗

卷三 第261章 大唐皇后也眼红……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暂时还没有。”高纯行说道,“回头我就去找马业问问。”

李承乾点了点头,也不再多言。

……

与此同时,长安城内。

李恪和李泰两兄弟回到长安后也没闲着,不管怎么说,这一遭出使,李承乾确实让他们获益不少。

夏晴接过了信封,便将其递给了长乐。

长乐不过是看了看,便摆了摆手。

对于应付这些老狐狸,长乐的确是欠缺了一些经验。

武士让离去后,长乐才将信封打开看了看,好家伙,武家还真是大手笔,这至少又是半份嫁妆。

看样子,这武家为了能将闺女嫁到大明王廷,那也是下了血本。

当下,长乐便起身回宫,这事儿,她得问问长孙皇后。

不多时,长乐回到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来人是武士彟的兄长,武士让。

武士彟四兄弟,除了武士让继续经商以外,其余三兄弟都已入仕。

“见过长公主殿下。”武士让六十多岁,在这个年代,姑且能算高寿了。

长乐点了点头,但并没多言。

“这是武家的一点儿心意。”武士让见状,便从怀中拿出了一个信封。

但他不介意。

想坐上那个位置,这样的事儿,李承乾就得不停的面对。

昔年的他,何尝没遇到过?

他还想再看看,在这背后,到底还有什么阴谋。

而在长明酒楼里,长乐也见到了武家的人。

“殿下的意思是将目光盯向那些部落和贵族?”李勤俭终于懂了。

李承乾点了点头,说道:“对,他们手中其实有着大把的牛羊和粮食,要让他们卖给我们不容易,但也绝不是不可能。

任何事情,说到底,无外乎利益二字。

你想想西突厥为什么愿意?”

“西突厥愿意是因为他们需要我们的连弩。”李勤俭说道,“可我们总不能和吐谷浑还有吐蕃也进行兵器的交易吧?”

而对于当初是谁策划了洮源行刺一事,两人也都在私底下调查。

虽然说这事儿跟他们关系不大,但真要说起来,他们两个可都是有嫌疑的。

毕竟李承乾若是真要出事了,他两人都将是最大的获益者。

而对于他们两人的行径,李二自然也知道,倒也没有多言。

凶手是谁,他是知道的。

人嘛,都不会轻易放弃自己到手的利益。

也只有到了那个时候,李承乾才有底气再造一个堪比大唐的王朝。

“殿下,慕容顺等人估计要不了多久就要到了,该怎么处理?”高纯行问道。

李承乾随口说道:“先幽禁起来,不着急,慕容顺的存在,对于我们日后可能有些用处。

不说他了,赤水城现在是个什么情况?有消息回来没?”

李承乾叹了口气,道:“你还是不懂,这样,你先了解了解他们的诉求是什么,我们再来谈论这个话题。”

他其实知道答案是什么,但总不能什么事儿都要他亲力亲为吧?

以往可以,但现在不行,赤水源这么大一片地,都让他亲力亲为,他能累死。

当然,他给了李勤俭一个方向,早晚也能有所收获。

等李勤俭离开后,高纯行问道:“殿下这是不放心大唐?”

“可吐谷浑自己粮食都不够,至于吐蕃我们对其的了解也不是很多。”李勤俭说道,“但从之前的接触来看,吐蕃的情况估计也不是太好。”

李承乾摇了摇头,说道:“没人让你去关心他们老百姓过得好不好,你记住,粮食永远都在少部分的人手里。

哪怕是大唐也是如此,你难道不知道大唐过来的粮食,都是从什么人家手里过来的?

不要把目光盯在普通人手中,往上面看,你会发现他们其实没那么穷。

任何一个地方,都会有穷人也会有富人,没谁让你去从穷人手中找粮食,那才有多少?”

“谈不上放心不放心。”李承乾道,“永远做两手准备,总要好过事到临头自乱阵脚的好。”

对此,高纯行也不多言,他们这些人其实和李勤俭一样,虽然在大明王廷出仕,但骨子里,还是认为自己是唐人。

李承乾其实知道,但现在却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而且,这个问题,其实都不需要特意去处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他们和大明王廷的利益纠葛到了一起,他们自然就明白了。

届时,根本就不用李承乾说这些,他们自己就会去思考。

卷三 第261章 大唐皇后也眼红…… (第2/3页)

唐的粮食,至少在今年,我们都要依赖于大唐的粮食,总不至于不从大唐进口粮食了吧?”

“我要说的就是这个。”李承乾道,“不管在哪方面,我们都必须摆脱过分依赖某一方。

如今我们和大唐如胶似漆这没错,但作为一个国家,任何时候,都不要把希望寄托于某一方,大唐有粮食不假,吐谷浑没有?吐蕃没有?

我们必须在任何时候,面对任何环境和情况,都有超过两手准备,这才不至于让人卡住我们的脖子。”

阅读贞观无太子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