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无太子

〖贞观无太子〗

卷四 第336章 长孙大喜,发财前夕。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唐月明看到细盐的时候,两眼都在放光。

盐巴他吃过,也见过,但这么精细的盐他是真没见过,当下就看出了这细盐的价值。

在和李承乾聊过后,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之前李承乾说,这是一笔大生意。

呵呵,这岂止是大生意?

这分明就是一场泼天的富贵。

听起来可能觉得十七天不应该很正常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通常来说,从大明日月山到大唐的长安,快马的话也就几天的工夫。

急行军的话,七天左右也差不多。

但拉着货物的商队,一般都是二十天往上。

尤其是大冬天,动不动二三十天,那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

但这次,唐月明他们拉着精盐从日月山回到长安,只用了十七天!

对于他们而言,早点儿回去当然是好事儿。

家就是这么个狗地方。

隔着远的时候,其实都还好,也不是那么欠。

可一旦走在了回去的路上,那心里的动静说是归心似箭也不为过。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这一笔买卖,有得赚,而且还不菲。

“属下已经安排人正在研究。”中年人说道,“应该要不了多久就有结果了,最多也就是多花些时间的工夫。”

对于这事儿,中年人很自信。

慕容伏允闻言点了点头,也没在这个话题上继续,两人又聊到了浇河郡最近频频的冲突之上。

他们都没把浇河郡上的冲突当一回事儿。

毕竟在吐谷浑,这种事儿真是家常便饭一般。

“大家都加把劲儿,争取在年前赶到长安。”路上,唐月明给大家鼓着劲儿,“殿下说了,年前回到长安,工钱加倍。

当然,要是我们能在年前把这么好的消息给皇后娘娘带回去,皇后娘娘定然不会少了赏赐。”

对于这些家伙,最好的方法自然是以利诱之。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都是一群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

“管事的放心。”有人闻言嘻嘻哈哈地说道,“我们都省得,而且,这一遭大伙也出来一年多了,都想早些回去,管事的放心就好。”

浇河郡啊,今年注定要好好热闹一番。

……

而就在浇河郡一天比一天热闹的时候,唐月明他们的商队也终于开拔了。

提炼细盐对于李承乾来说当然没什么压力,而且大家如今干劲儿也足,没多久就先交付了一批。

李承乾也没耽搁,张大娘交付回来后,他就吩咐唐月明等人赶紧动身,最好能赶到元日之前回到长安,那样他今年的贺礼不就有了么?

早些年,甚至还有两个部落拉开阵仗就开打的,那时候,可比现在刺激多了。

而就在浇河郡乱起来的时候,一个消息犹如春风一般,迅速传遍了整个吐谷浑。

浇河郡富庶!

对,消息的核心就这么几个字。

浇河郡富庶,有钱,有粮!

超越中原王朝,他是不指望了,他现在就指望和当初自己的列祖列宗一样,再牛逼的中原王朝,我都给你熬进历史的尘埃之中去。

看谁先把谁熬死。

这事儿吧,还真不好说。

历史上的慕容伏允是在贞观九年自己抹了脖子,但如果真要让他熬下去,他到底能不能熬过李二,那真难讲。

“对了,之前定城王送回来的那批军械,装备给亲兵的同时,也要让匠人研究一番,大明别的不说,就他们的工艺,当真是冠绝天下。”

隔着比较远的没办法,只有羡慕的份儿。

而隔浇河郡近的那些家伙,在听到了这个消息后,三五成群的就朝着浇河郡赶了过来。

这寒冬腊月的到处都在饿肚子,听到伱浇河郡富庶,他们不来看一眼,可不放心。

真要是有粮食,对他们来说,那也是一条路对不对?

而随着消息越传越广,赶往浇河郡的老百姓也是越来越多。

卷四 第336章 长孙大喜,发财前夕。 (第2/3页)

没必要在西北苦寒之地费力不讨好的搞什么建设。

李承乾要建设大明,也只是为了回大唐争夺皇位的时候,给自己增添一些筹码,若非如此,他何必如此?

当然,这一切都是基于慕容伏允的看法。

他现在要做的事儿贼简单,就一个字熬,和李二熬,和大唐熬。

阅读贞观无太子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