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第七百四十一章 岁月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因此,张溪是真心的上书反对了这事儿。

但可惜,诸葛亮驳回了张溪的上书,并且顺势,给张溪写了一封信,解释了其中的原因。

五万人的羌胡异族,放在左冯翊地界,真不算是什么隐患,就这么点人,哪怕他们集体造反,也不是什么大威胁。

况且,这些异族愿意跋山涉水的离开草原,放弃他们长久以来的生存模式进入关中当屯田民,本身就代表着他们其实并不愿意跟大汉拼命。

只要张溪能保证让他们活下去,他们就不会造反。

异族在汉人的地盘上,什么时候真正抬得起头来,只要张溪能稍微对他们好一点,处事稍微公平一点,就足够他们感恩戴德,还在意什么文化差异干什么?!

看完诸葛亮的解释信之后,张溪才算是恍然大悟——这个时代,可不是后世那个各族平等的时代,这年月的异族,能把他们当成人看,都已经算是一种时代的进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至于教导异族耕种,这在这个时代不是什么麻烦事情,甚至在异族人看来,这是天大的恩赐。

如今的时代,是汉人的时代。

别看汉人自己把国家打的四分五裂的,但对周边异族,依然是压制为主,因此,这个时代的异族,普遍不会有什么优越感,觉得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多么了不起的。

长生天的子民,早就让孝武皇帝打断了脊梁骨,趴着起不来了。

再说了,明眼人一眼就能看的出来,汉人的耕种技术在对抗天灾上,明显要比胡人的放牧技术更有优势.一头羊长大要几年,这段时间都够汉人收割好几茬粮食的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曹叡可比他爹曹丕要难缠的多。

雍州这两年虽然没有大战,但小打小闹,边境小规模作战几乎就没有停过,自身都不算多消停呢,伱还把这么多的胡人送过来?!

而且吧,你把这么多异族百姓迁徙到关中跟汉人杂居,各种文化差异和矛盾都丢给我雍州刺史府来做,是不是有些太过了?!

这要是激化了汉胡矛盾,引发内部混乱,可怎么办?!

你这不是把原本应该你们凉州和秦州面临的问题,丢给我雍州来解决嘛。

不是胡人不想耕种,他们是不会耕种如果有汉人愿意教授他们耕种,他们巴不得立刻放弃现在的生活方式,改成跟汉人一样的耕种生活呢。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诸葛亮能在南中地区获得“诸葛阿公”称呼的最重要原因。

不是什么诸葛亮把南中人都打服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诸葛亮在南中传授夷人耕种技巧,得以让南中人存活延续了下来,故此感恩上千年。

所以嘛,诸葛亮觉得,虽然让胡人内迁关中多少有些风险,但只要处置得宜,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不再以部落形势存在的话,那么内迁充实人口,也不是什么坏事。

至于什么文化差异引发的矛盾,在诸葛亮看来,完全是张溪想多了。

第七百四十一章 岁月 (第2/3页)

是缺丁口,但也不能拿胡人来凑数啊。

先不说教导这些胡人耕种需要花多少时间,让他们产生身份认同又需要多久.就说现在,你把五万多的胡人都聚集在左冯翊地区,他本身就是一个隐患。

别忘了,左冯翊可是直面曹魏的袭扰威胁的。

曹魏的新君曹叡已经上位快两年了,国内的政局基本已经稳定住了,实现了政权的平稳过度.在建兴三年的秋季前,再次发动了对关中的袭扰,建兴四年更是一年不带停的。

阅读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