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第七百五十六章 离间计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说白了,这就是九品中正制在使用过程中,弊端开始呈现的结果。

历史上,曹叡从继位开始,就对这种“浮华”现象很不满,但碍于他刚刚继位,威信不立,不敢直接对世家大族动手一直忍到了青龙元年,才借着董昭上书的机会,掀起“浮华案”,对世家大族下手。

当然,如今才是太和三年,距离青龙元年还有好几年的时间呢,曹叡如今也才刚刚稳定朝政,外部环境也很不好,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就跟世家翻脸的。

但是,曹丕当年留下的隐患,因为自己短命最终没能根除,而曹叡,政治智商一点都不比自己的老爹差,显然,他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布局。

最后能不能成的事儿,谁也不知道,但当时诸葛亮接到这封情报的时候,可是担忧了很久。

从这一手,诸葛亮就能看得出来,曹叡也是一个目光长远的主君,未必比他父亲曹丕好对付。

但现在,反过来再看这一手的话,其实也给了诸葛亮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

别的不说,司马懿,可是河东世家出身,而且吧,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在曹魏的名声,真的是一点都不弱。

要知道,如今的司马师和司马昭,一个20岁,一个才17岁。

这个年纪,虽然也可以说是到了出仕的年纪了,但在官场来说,也不过是“黄口小儿”级别的人,他们就算真的有大才,凭什么能得到这么多人的吹捧?!

曹丕父子的关系,自那以后,就一直不太和睦的样子这些事儿,在洛阳和邺城都有情报传递过来证实,大概率是出不了错的。

因此,曹叡对他老爹留下来的托孤大臣,到底有几分好感,还真的说不好。

再一个,曹叡这个人,脑子比他爹要清醒的多,虽然是年少继位,但是在曹魏太和二年,也就是曹叡继位第二年,刚刚稳定了朝政的曹叡,就下过一封诏书,斥责了曹魏朝廷中流行的“浮华”现象。

这就是历史上“浮华案”的起因。

所谓的“浮华”现象,就是指一些人仗着父兄在朝身居高位,本身没有什么才能,却依然能民间世家吹捧,被中正举荐,推荐到朝廷为官。

在世家大族看来,这不过是互相之间抬轿子,互相吹嘘的事情,但在同样是少年君主的曹叡眼里,真的能看司马懿顺眼?!

同样是世家大族出身,同样是托孤大臣,陈群的儿子陈泰,为什么就没有你司马家两兄弟的名声高?!

曹叡既然本身就有针对世家大族的想法,只不过碍于形势不好发作,而司马懿又是世家出身,并且主掌一地军政大权.曹叡真的能放心?!

(本章完)

第七百五十六章 离间计 (第3/3页)

其实诸葛亮也知道。

当年曹丕废了甄宓的皇后位,立郭夫人为皇后的事情,天下传的是沸沸扬扬的。

真的,都不需要去刻意搜集情报,那些靠谱的,不靠谱的传言或者情报,诸葛亮自己这里都收到了不少。

不管曹丕到底为什么杀了甄宓,还让她“口中塞糠”下葬.曹叡终究是甄宓的亲生儿子,而且那年,曹叡已经十几岁了,完全记得清楚是怎么一回事。

阅读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