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第八百六十五章 诸葛出征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但就在这时候,诸葛亮再次接到了从潼关发往后方的战报,得知潼关之战已经结束,曹真最终还是带着两万五千余士卒撤回了关内。

这样的话,诸葛亮倒是不着急去潼关了,相反,他派出使者,带着这封战报,去劝降还在华阴县城内坚守的魏军将领。

你家主帅都跑了,你丫都被放弃了.再坚守有什么意义呢?!

不如降了吧。

劝降使者去了华阴县不过半天就回转了,带来了魏军主将的条件——邀请诸葛亮阵前一叙。

诸葛亮本来还纳闷呢,啥人呐,都已经深陷绝境了还摆这么大的谱.结果一听说是王朗,诸葛亮立刻起身沐浴更衣,亲自坐着自己的车架,去华阴县城下和王朗见面。

倒不是诸葛丞相遇到了王司徒必然会触发什么奇怪的被动效果主要是因为王朗是天下名士,又已经七十多了,诸葛亮作为后辈,必须要给王朗这个面子。

再一个,现在的立场,跟《三国演义》里已经彻底倒过来了,不是王司徒要劝降诸葛亮,而是诸葛亮要劝降王司徒.咱们的王司徒可不是诸葛丞相那种忠心不二的人,这人是有劝降的可能的。

而一旦能劝降王朗的话,不管是政治影响力还是在天下世家中的影响力,都非常的大.诸葛亮不得不慎重以待。

事实上,王朗虽然已经七十多了,但他真没有要为大魏尽忠全节的意思.你曹真跑的时候都不通知老头子一声,还指望老头子为你自裁全节?!

不为别的,只因为诸葛亮知道这个裨将.这是一个氐族小部落的首领,这本不足为奇,这样的部落,在凉州可以说是遍地都是。

但这位裨将,在大汉收复凉州后,直接向赵云请求举族内迁,并且愿意主动放弃首领地位,要求大汉对他们部落编户齐民,成为汉民。

也正是因为这位氐人裨将的做法,让诸葛亮看到了在凉州收编异族部落,扩充丁口的可能.虽然一直到现在都进行不算太顺利,但诸葛亮至少是知道这个人的。

为了给自己的政策树立标杆,诸葛亮当然不会轻易处罚这位裨将,甚至还把他从裨将提升为偏将。

至于华阴县内的魏军.诸葛亮也琢磨着,这么重要的关节点被魏军卡住终究不合适,正琢磨着是不是自己领兵,进攻华阴县。

王朗没想白白的送死,但现在的问题是,王朗即使想投降,碍于他身为天下名士的身份,他也不能主动表达出这种意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八百六十五章 诸葛出征 (第2/3页)

势,震慑华阴县内的魏军,一边收拢攻城汉军的部队,同时接见汉军攻城将领,询问前方战况。

然后诸葛亮就见到了这位改名攻城的凉州军氐族裨将,也明白了这场稀里糊涂的攻城战到底是怎么回事。

诸葛亮又不是傻子,对于这种临时改名抢功的行为怎么会看不透。

但诸葛亮却最终默认了这位裨将的做法,并没有给出任何惩罚。

阅读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