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东吴内政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只是吧,这事儿发展到现在,连孙权自己都有些控制不住了。

这个时空的东吴政权,跟历史上的那个还不太一样。

历史上的东吴,对淮南的掌控力始终很弱,因此越是到了后期,随着淮泗军功集团人才凋零,孙权为了保证政权的稳定性,延续东吴的孙氏基业,不得不打压淮泗集团,拉拢江东世家,实现东吴政权逐渐本土化的过程。

这个过程,就是通过两宫之争这个事件来推动的。

孙权利用淮泗集团和江东本土集团的矛盾,从中调和,逐渐削弱了淮泗集团在东吴内部的影响力,同时也通过两宫之争,解决了一些江东本土世家大族中的有影响力的角色,比如说顾雍,陆逊等人,实现了政权掌控在孙氏宗族内部的目标。

因此,历史上的两宫之争,其实从头到尾,都没有脱离出孙权的掌控,都是孙权有意为之的。

但如今,因为东吴一直控制着淮南地区,甚至还有青徐之地,再加上周瑜活的太久,长期把持着东吴军权,导致淮泗集团的力量远比历史上要强大的多。

因此,这个时空的孙权,挑起两宫之争,要实现自己集权的目的,难度就大了很多。

淮泗军功集团虽然人才凋零,但还不到青黄不接的时候,不管是朱然,还是步骘,诸葛瑾等人,都在朝中占据不小的权利。

江东本土世家门,在经过这些年不断地发展,以及孙权的有意扶持下,也出现了以顾雍,陆逊,全琮为首的人,占据了东吴的半壁江山。

另一方面,东吴内部,如今也有不小的麻烦。

孙权在册立太子的问题上,有些无法下定决心。

是的,两宫之争的问题,最后还是在东吴内部,爆发了出来。

这事儿吧,说到底还是得怪孙权自己。

两宫之争这事儿,其实是孙权故意为之的,这是孙权在尽可能的筛选和平衡朝政,掌握权利的一个过程。

两大集团的实力其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东吴内政 (第2/3页)

一方面,是曹魏如今彻底成了偏安一隅的小朝廷,甚至跟东吴还远隔千里,连基本的互通有无都做不到,只剩下了一个名义上的同盟,对东吴的帮助并不大。

最直接的一个证明就是,上次兖州之战时,东吴初夏出兵进攻兖州,一直到九月深秋,曹魏才陈兵幽州和益州的边境,做出一副要反攻的架势.这个时间差太大了,有啥好战机都会被浪费掉的。

再一个,曹魏方面真的是过的一年不如一年,不仅势力大损,连胆子也变得越来越小.曹训领兵抵达了范阳郡边界,最后却只是听说诸葛亮要来幽州,就吓得立刻退兵自守。

就这个胆子,能顶个屁用。

阅读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