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应对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可问题是,如果在战时,前线需要大量使用粮草保持战力,那么民间缺粮的影响,就可大可小了。

操作好了,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但如果操作不好的话,面对前方大军压境,后方却粮草紧缺的情况,孙权就必须做出选择——到底是保证前方粮草供应,还是选择保证后方百姓民生,维护稳定。

因此,当步骘发现建业都开始缺粮的时候,立刻进宫,去跟孙权商议对策。

孙权当然也不是傻子,他一听就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但万幸,孙权觉得自己还有补救的机会。

只要自己提前做好应对准备,缺粮造成的影响,完全有可能降到最低。

比如说,孙权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借口战事将起,为了保障军粮供应,即日起停止大宗粮食交易,严控汉吴两国边界,严查粮食走私。

这样就能阻止东吴粮食继续外流了。

至于已经造成的粮食缺口,孙权觉得,完全可以从其他地方抽调粮食来补全。

比如说,交州。

交州在这个年代,确实不算是什么大的产粮区,但是这地方的气候好啊,稻谷在这边可以达到一年两熟甚至是三熟。

毕竟,蜀汉和东吴在名义上是敌国,东吴下诏控制粮食外流,完全合情合理。

这年月,什么商业手段都比不过皇帝的一纸诏书。

所以,张溪必须给这个计划加上一层保险,而这,也是兖州为什么徐庶集结了二十万军队,却有两个月的时间一直在按兵不动的原因。

徐庶同样在等,等大泉当千影响的扩大,等待孙权下达阻止粮食外流的诏书。

如果再和平年代,以东吴的世家大族底蕴,以东吴占据的产粮区存粮,孙权一纸诏书禁止粮食外流,然后再动用历年存粮缓解民间的粮食缺额,那么这次大泉当千的影响,就会被降到最低。

就算单季产量不及江东之地,但靠着数量优势,也能弥补这个缺陷。

而且吧,交州在汉末纷乱的近五十年时间里,难得的保持着相对的安定,虽然近些年战乱不断,但还不至于把交州的存粮家底掏空。

当然,最重要的是,在孙权的地缘政治概念里,他的统治核心区域,应该是在江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应对 (第1/3页)

步骘的猜测并没有错,张溪就是要利用大泉当千引发东吴物价波动,然后让荆州世家大族通过各种渠道收购东吴军粮。

东吴那边从来都是产粮区,因此,些微的粮草价格变动,在早期并不会引起东吴方面的警觉,毕竟这些年东吴也可以说是风调雨顺,谁也不会认为一个产粮区会到缺粮的程度。

当然,这也仅仅是张溪计划的一环。

说实话,仅靠这种商业手段来达到搜刮粮食的目的,其实根本不可能达到张溪需要的效果孙权完全可以利用行政手段,一纸诏令阻止东吴境内的粮食外流。

阅读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