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好

〖长安好〗

533 战鼓起(求月票)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徐州刺史率兵返回徐州城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常岁宁耳中。

他的声音抑扬顿挫,但众人听在耳中,仍自动解读为——好汉不吃眼前亏,老子且做缩头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她率兵两万,而徐州刺史亦有两万余兵力,双方若正面对峙,对方见兵力相当,势必不可能轻易认降。而一旦交锋,先不说胜负,她的兵力至少会被拖延两日……

她好不容易才长大了两岁,若是就这样死了,岂不是半途而废吗。

而即便不提那常岁宁超乎常人的本领,只说对方有十万大军,也足够他们心生退却了……他们只有两万余人,既不够看,也不够打的!

这是一种很常见的人性。

于是,徐州刺史虽拒绝了交出兵符,却也未敢迎战常岁宁。

将那封求援书送出去之后,胡粼便已下定决心,无论能否等到援军,他都会死守汴州至最后一刻,而绝不容许自己成为向叛军打开河南道大门的那个人。

若大人未依从那常岁宁的要求交出兵符,便等同放弃了那常岁宁口中“只当无事发生”的机会,而依旧选择跟从范阳王。

他的谋士连忙出声提醒道:“大人,如此一来,若之后那常岁宁得胜,势必会有问罪之举……”

但徐州刺史对范阳王,显然还没来得及培养出这样深厚的感情,于是便也缺少敢于为范阳军拖延铺路的决心。

待到那时,他再向那目中无人的常岁宁讨回今日之辱!

若今日果真叫徐州动了兵,而大人不曾提早备军,此一遭,汴州城必失无疑。

可眼下,来势汹汹的范阳军已经要逼近他汴州城下,欲率铁骑掠夺吞吃河南道,全然不顾河南道子民安危与国之基底……

往前行,注定是不能了。

想到方才在对方大军之前感受到的压迫感,斥候简直要哭了:“属下一路探听,隐约可知江都此番出兵至少十万!”

“阿姊……”小女孩仰头问长姐:“这一次,父亲一定也会平安回来的,对吧?”

如此行军速度,简直不合常理!

常岁宁“奉旨平乱”之说甚是张扬,而徐州刺史等人无从得知早在那道圣旨抵达江都之前,常岁宁便已经做好了动兵的准备。

准备随行的伙夫也恨不能时刻将大勺与菜刀别在腰间,就连乔玉绵等一众医者也早已将一切收拾妥当,以备随时听令动身。

徐州刺史虽乍然被怒气冲脑,但也尚有几分理智在,他先是狠剜了儿子一眼,而后咬了咬牙,向那斥候问道:“……她有多少兵!”

而常岁宁仅用了一句话,便做到了这一点,让徐州刺史自觉尚且硬气地为她让了道。

他已反复思量过,范阳王并非良主……

相反,若徐州刺史知晓全貌,能冷静应对,便该知道此刻最明智的办法,应当是奋力将她拖住,使范阳军在前方先拿下汴州再说——如此一来,若运气好的话,待范阳军占下汴州后,立即赶赴此处,甚至有可能和徐州军一同对她形成夹击之势。

有些半知半解的兵卒,则更显不安,他们甚至忍不住联想到有关常岁宁的诸多传言,那些神乎其神的传言大多数人轻易不会相信,但在这人心惶惶之际,却能进一步起到扰乱人心的效果。

他很清楚,自己的抉择不单代表着汴州,很大程度上也代表着大半河南道。

常岁宁要他交出兵符的要求,对他而言实在过分。而人在面对一个过分到难以接受的要求时,在自知处境不利的情况下,即便再有诸多不甘,往往也只敢下意识地在这个要求的底线上仅再往前一步,将此视作在尽量维持尊严和利益的范围内,可冒险的最大程度。

533 战鼓起(求月票) (第2/3页)

然腐朽,范阳王欲成大业无可厚非,但胡粼认为,许多时候,野心与仁心并非不可共存。

今日虽未战,此事看似虽小,却叫骆观临心中泛起无声震荡。

若范阳王果真爱惜子民,大可直入京师而去,若其人能够入主京师,届时新王之令传入河南道,他胡粼必也愿真心叩拜。

河南道如今未设节度使,作为整个河南道最富庶繁华的汴州,在许多时候都担任着河南道之首的角色。

阅读长安好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