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诛十族,朱棣求我当国师

〖开局诛十族,朱棣求我当国师〗

第一百八十九章 道衍的提议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呵呵,便如姜圣所说,世上从来就没有永恒的敌人,也从来就没有永远的朋友,臣相信,陛下这般英武睿智,一定懂得怎样选择对您才是最好的。”

朱棣沉吟不语,片刻后,忽然说道。

“他的那套东西,朕一直心存疑虑,恐怕会动摇大明根基,便是双刃神器一般.看来姜星火,朕必须亲自去诏狱见一见了。”

(本章完)

道衍没有直接回答朱棣的问题,而是圆滑地说道。

“只要平安、盛庸、顾成、张辅,这四个将军能够跟二皇子在一起,二皇子断无走偏激之路的可能.至于陛下在哪,臣觉得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应该谁与大皇子在一起?”

朱棣继续问道:“道衍大师不妨直说,若是做制衡,谁应该跟老大在一起?”

道衍也不卖关子,直接说道:“可以让丘福、朱能,与大皇子在一起。”

朱棣点点头,这倒是万全的制衡之术。

“其实陛下还有一点没有提到。”

道衍的三角眼中闪过一丝异彩。

“那便是,陛下如果要拜姜圣为国师,等姜圣和二皇子出狱后,变数可就又多了一重。”

“你是说?”朱棣神情凝重。

道衍干脆说道:“陛下打算把姜圣放到谁的身边?陛下若是用姜圣,那么姜圣做事的方法和思维,必将对整个大明产生影响,毕竟,还有一个多月,三节课的时间,姜圣就要出狱了。到了现在,陛下已经是需要考虑这一点的时候了。”

毕竟,说的如果直白一些,朱棣不仅仅是朱高炽和朱高煦的爹,还是皇帝,是君父。

朱棣最重要的属性,是他的皇权。

为了自己的皇权,朱棣必须去制衡任何有可能威胁到他皇权的人。

所以,对自己的儿子用制衡术,对于封建帝王来说,简直是再正常的不过的事情,从古至今的例子,比比皆是,不值得感叹或者惊讶亦或是唾弃。

朱棣思忖片刻,便觉得,道衍提议“用平安、盛庸、顾成、张辅,来制衡朱高煦;用丘福、朱能,来制衡朱高炽”是完全可行的。

听完了道衍的话,朱棣眉峰紧蹙。

道衍的提议真的很诱人,如果不考虑朱棣本人与平安、盛庸之间的恩怨的话,朱棣几乎马上就心动了,因为这对朱棣来说实在太具诱惑力了。

朱棣咽了口唾沫,继续问道。

“那大师觉得,是应该把老大派到北京,老二留守南京,还是相反?”

“还有,不管怎么安排,大师觉得朕应该在哪?”

“话说回来,如果把老大和老二分开,也只是暂时解决了立储之争,立储这件事,说到底还是没有解决。”朱棣看向了道衍。

道衍转动手中的念珠,淡淡道:“这便取决于,陛下想要什么样的储君了。”

朱棣毫不犹豫地回答:“能有自己的主见,会处理政务,通晓军略,不受文官集团的控制,同样也不会成为勋贵集团的传声筒,为大明江山的正确延续继续掌舵护航。”

道衍点点头:“如此说来,大皇子和二皇子,倒是都有可能成为这样的人。”

朱棣也是认同了这一点。

第一百八十九章 道衍的提议 (第3/3页)

 “所以说,只要陛下重新启用平安和盛庸,那么平安和盛庸决不会被大皇子或者二皇子所拉拢,只会对陛下唯命是从。换言之,他们不会从属于靖难勋贵或者文官集团,陛下您也知道,文官集团对于靖难的事情,他们认为的第一个要负责的人是曹国公李景隆,第二个要负责的人就是盛庸,第三个是平安.平安和盛庸他们俩不可能再被文官集团所接纳了。”

“这便是用平安和盛庸,去制衡二皇子的意思。”

“而若是还不放心平安和盛庸,还可以让顾成老将军和张辅一同去,如此一来,又有了用倾向于大皇子的顾成和张辅,来与二皇子、平安和盛庸,三方来做制衡的意思。”

道衍补充道:“当然了,顾成和张辅,仅仅是倾向于大皇子而已,事实上,他们听的还是陛下的话。”

阅读开局诛十族,朱棣求我当国师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