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诛十族,朱棣求我当国师

〖开局诛十族,朱棣求我当国师〗

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课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能打败程朱理学的,自然是改造了一部分陆王心学认知论为己用的‘科学’。

“今日听国师讲道,深感过去数十年,活的浑浑噩噩,全然不知如何做人做事,直到此时,明白了知行合一的道理,方才有了新的信念。”

开口的非是旁人,正是叶宗行叶秀才。

越接近姜星火,这位黑瘦秀才,就越为姜星火的学识、能力、品格所折服,直到今日,更是拨云见日一般领悟了一番人生真谛。

故此,叶宗行诚恳地请求道:“不知国师可否给我改个字,便是以知行合一的‘知行’来用。”

“我是奉旨来接替你的。”

(本章完)

就在士子们打算七嘴八舌地聚在一起商量,在讨论派谁来说出他们的诉求时,一个意想不到人物抵达了此处,让一切预定好的计划戛然而止。

许久不见的户部尚书夏原吉,风尘仆仆地亲自来到了此地。

这是极不寻常的举动,一部尚书,还是户部尚书,用日理万机来形容绝不夸张,怎么可能还跟姜星火前世的历史上一样,亲自跑来江南?

把姜星火单独拉出去以后,夏原吉直接开口道:“姜师,出事了,李至刚被下狱、纪纲被停职思过。”

姜星火的眉梢的皮肉跳了跳,没先问是什么事情,而是问道:“那为什么是你亲自来?”

因为他们都很清楚,在士林里,不怕别人质疑,怕的是压根没人质疑。

姜星火当然清楚他们的想法,不过对于姜星火而言,这些今日听了他讲道的人,便是相当于他对外界舆论的一张张嘴,会主动替他发声,宣传他的新理论,而后面对别人的反驳,既然是已经参与其中,也会替姜星火去辩论,这正是在舆论场上相对势单力孤的姜星火所急需的。

一场新理论的讲道,就这么在皆大欢喜的气氛中圆满结束了。

然而,然而.

人生哪有这么波澜不惊毫无转折,让姜星火在这里传道受业岁月静好的?

但今日姜星火,却是直接把理学的学术边界,继太平街以矛盾解太极,突破理气论的桎梏后,又一次极大地推进了.如果这还算是理学,而不是披着一张随时可以撕下来的理学皮的‘科学’的话。

这种程度的理论突破,眼下或许他们即便朦朦胧胧地意识发生了什么,可还没有真的立竿见影地看到反应。

所以,反响还不够激烈。

但一旦今日姜星火关于工夫论里面认知论的新突破公诸于世,那么整个大明学术界,都将掀起一阵海啸般的巨震!

跟之前一样,一定会有很多名师宿儒不认同姜星火的理论,但是这不重要。

“叶宗行,字知行自然可以!”

姜星火怔了怔,却是答应了下来。

在场的其余官吏、士子,也是纷纷和善地笑了起来,这倒是一段士林佳话。

更有不少士子,请求姜星火给他们的笔记留个名字作为真迹,姜星火也一一允诺了。

毫无疑问,在场的士子,哪怕有极小部分,心里其实不认同姜星火今日提出的新理论,但也都乐得凑上来给自己脸上贴金。

在这个理学统治百姓思想的时代,直接拿着科学去跟理学对抗,哪怕有着皇帝的支持,成功概率不说为零吧,大概也是无限趋近。

而且你要敢在思想领域公然树立一个跟理学对抗的派别,那么变法也别搞了,全天下读书人都会马上变成你的敌人。

解锢思想本来的目的是帮助变法,帮助点化和改变制造力,这下倒好,举世皆敌,点化和改变制造力的难度直接拉满.因为你是思想上的异端,所以你的一切行动都会被人所反对。

所以,姜星火才找到了这样一个办法。

打败天主教的,是新教。

不管他们认不认同他们都得承认一件事,那就是姜星火确确实实给理学的理论边界,做出了新的突破,而这种突破,或许别人觉得对,也或许觉得不对,可只要争议起来了,有人信这套东西,那么对于姜星火来说,就是极大地胜利!

要知道,姜星火缝合的这套东西,可不是为了真的当什么“一代儒宗”。

姜星火从始至终,目的都只有一个,解锢思想!

欧洲是怎么从宗教思想的禁锢中解脱出来的?

当然不是直接上科学、自由、民主、平等这些东西。

姜星火的话说完了,现场却久久无人出声。

所有人都在认真地思索姜星火今日所传授的这一套与程朱理学完全不同,但又确实有发人深省的认知论,越思索,越觉得神妙。

朱熹对于工夫论里面的认知论,只是根据他那套理气论的“所以然,所当然”阐述到了“敬与集义”,算是对二程理论边界的拓展。

从朱熹以后,理学的工夫论,可谓是再无寸进。

若是姜星火没有改变这个世界,那么得等过几十年,才会由湛若水进行下一步的理论推进,然后由王阳明集大成,用这套东西成为儒家最后一位圣人。

而是先出现了宗教变革,有了新教,尤其是其中“路德宗”的出现,方才打破了天主教教廷对西欧人民的思想禁锢。

在大明,上帝就是孔孟,天主教就是程朱理学。

做梦的时候,姜星火当然梦到过自己祭出科学大旗,来几次当众实验,整个大明就改信仰了。

但梦醒了,擦擦口水,还得面对现实。

这就是‘知’与‘行’不合一的最好体现,想得挺美,实际做不到。

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课 (第3/3页)

、拦潮水,防止泥沙,利于排泄可这一切,都是咱们在思维,在地图上做的,如果说实地考察发现不可行,那么又是个什么说法呢?按您说的,这该是指导实践的!”

“这边是说,如若未能实现‘知’,也就是思维中所预期的结果,知行不能合一,那么则只能修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变失败为胜利。”

姜星火复又强调了一遍。

“实践是一切认识的基础,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观点都是不对的‘知’离不开‘行’的,认识深化所得的理论是否为真理,不依本体,也就是自己心觉得如何,只依据实践的结果如何来判定。”

阅读开局诛十族,朱棣求我当国师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