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明余晖

〖后明余晖〗

第五六七章 勒克莱尔;法式大八轮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那历史悠久的安茹地区,一座被众多葡萄园环绕的小城镇是出产最优质葡萄酒的地方,然而在那里,比葡萄酒更出名的是马术,那儿就是驰名世界的马术之城索米尔。

身着金穗和金丝刺绣的黑色制服,头戴黑色平顶圆帽,骑着黑色骏马驰骋,喝着醇厚的葡萄酒,休假时还有每次都不重样的热情姑娘做伴……

当时,指导马术的教官就是勒克莱尔,那时他也不过是一名上尉。

对于“周长风”来说,这绝对是最滋润的一段时光,没有压力、没有负担、没有责任。

兵部军训司的本意是让优秀的军校生去看看天天争斗不止的欧洲人有没有催生出什么新鲜玩意,避免不知不觉间的落后,好让新思想的碰撞擦出不一样的火花,哪曾想这样的举措反倒成了变相的福利。

除非战争发生在华北平原——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此明军的旅级战车部队被视作精锐的铁拳,用于和机动步兵部队配合作战,对敌军展开单次进攻纵深不超过50㎞的战术突击,在用法上类似于古代的具装骑兵。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明人所设计的、用来突破阵地的战车性能较为均衡——其实就是中型坦克,可以说在误打误撞、不知未来发展趋势的情况下摸对了路。

“……如果登陆北非,那么很显然突尼斯是首选,率先占领撒丁岛的话就能获得一个安稳的跳板,在空军的支援下进行登陆,会安全很多。”

“按

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大明现代化军事体系融会贯通、自成一派以后,法国人其实也就没什么可教的了。

两国的国情和作战地域都截然不同,随之发展的军队建设方法肯定也存在偏差。

就装甲兵而言,法国人的坦克制造工业是相当领先的,很早就开始开始使用整体铸造工艺和焊接工艺来生产坦克,还制订了通用生产标准,可以说要质量有质量、要数量有数量。

但是脱离坦克本身,运用坦克的战术却不尽如人意。

基于自身需求,法军将坦克分为两类,即步兵坦克和骑兵坦克。

前来攀谈的名流络绎不绝,最后众人还合影留念,但这场晚宴的多数时间里周长风都在和勒克莱尔谈论着过去的经历和各式各样的战术问题。

后者感叹道:“很可惜,我无法像你一样在战场上施展才华,这是一名军人的遗憾。”

周长风笑道:“如果你愿意的话,远征非洲殖民地的时候就是你表现的机会。”

论年龄,二人相差七岁,不算多,可前者的运气却令人艳羡无比。事实证明,时也运也,光有能力与抱负还不够,没有表现的机会也只能碌碌一生。

回顾往昔,那时候“周长风”和几名应天武备学院的军校生一起来到了索米尔,前来“进修”骑兵战术——其实更像是旅游性质的参观。

步兵坦克的主要任务是在50㎞的范围内与步兵互相配合,对敌军工事、阵地、防线展开进攻,依靠厚重的装甲抵挡来袭火力,协助步兵作战。

骑兵坦克顾名思义,起着类似骑兵的作用,依靠更快的速度在100~150㎞的范围内对敌军部队实施战术穿插,将之分割包围歼灭。

法军的装甲兵战术是基于不会脱离马奇诺防线太远、不会主动进行战略进攻而设计的,特色鲜明。

而明军的需求却大相径庭,明军需要跨越万水千山、远渡重洋以后发动攻势,与法军的防守反击宗旨完全不同。

可同样是进攻性原则,明军又和德军存在差异,因为明军的作战地域没有广袤平原可供师、军、集团军级别的装甲部队展开。

第五六七章 勒克莱尔;法式大八轮 (第2/3页)

崇拜强者是人类的本能,作为传统陆权大国的法国人对名将的敬仰程度尤甚。

很快有人提议道:“精妙的指挥艺术、优秀的战术家,这是东方的维克托元帅!”

此言一出,现场一片附和。

维克托是拿破仑战争时期的一位卓越战术家,是二十六位帝国元帅之一。他所展现的军事才能有目共睹,是最让英军头疼的法军将领。

阅读后明余晖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