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壶济世,我只是想长生不老

〖悬壶济世,我只是想长生不老〗

第三百四十七章 一份契机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顾担的肉身很强,但神魂却也不逊色多少。

其中未尝没有当初观摩姬老冲刺先天之时,坐而忘道的原因。

直到这个时候,顾担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仅有姬老冲刺先天的时候,出现了那般变故。

向道之心,至真至纯之心。

姬老求道,求的却并非得,而是知。

坐忘道,虽对自身有好处,但风险也是极大。

最关键的是,对于绝大部分修士而言,都是被动进入那种玄奇的状态,根本不懂得如何掌控,甚至连怎么回归自身都不知晓。

最终,难免落得一个身死道消,在沉迷于无上大道之中,迷失自己,舍我无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以也理所当然的,虽然侥幸进入到了坐忘道的状态,却要舍无忧,舍去自身,身融天地。

一直埋藏在顾担心中的一根刺,今日终于拔出。

那并非是谁谋害,也并非是谁刻意设下的关隘。

大道就在那里,近者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唯看自身。

欲得道者,若不能抵御大道的诱惑,必将以身融道,烟消云散。

于识海中凝结真我,得见自身,便为元婴。

相比于真正的坐忘道感悟天地自然,相差了不少,但这的确是同一条路,区别不过是一个走的极远,一个只是刚刚起步。

按照清平子曾经的说法,每一条路走到真正的极致,出现‘得道者’之后,便是此路不通。

所有修其‘同道’的修士,都要受其压制,严重些的身陨道消也再寻常不过。

但后来者若要继续向上攀登,就不得不再沿着当初的旧路走去,然后才能开辟新路,因为曾经的得道者,道蕴已经永恒铭刻在了世间,不走都不行。

神魂契合,感召天地。

机缘巧合之下,终入坐忘之境。

连带着一旁观摩的顾担,也因此被拉了进去。

这并非是谁在暗中谋害,而是天地间原本就有的‘规则’,甚至曾是一条成体系的道路。

只不过那个时候,他们的见识过于短浅,对这份埋藏在岁月中的秘辛不得而知。

便是能够沿着足迹继续探寻,也注定无法与其相争。

后来者纵使侥幸一窥其中光景,也不可能真正接近。

不过,道就在那里。

得道者成道,并不会让道就此消失或者隐去,只是永远无法再抵达终极。

后来者纵使无法与其争道,借此机会观摩一番,对自身也有着极大的好处。

也就是说,哪怕想要开一条新路,也得先走一次前人走过的路,只是无需再走那么远,走一段也就行了。

练气、筑基、金丹、元婴、化神.每一个仙道境界,都代表着昔日一条至高无上,直至终极的道路。

除了天地化生的巫的肉身之境不必去走,世间已经处处留下了得道者的痕迹。

最终也就化作了一层层的境界,需要世人攀爬而上,才能站在山巅,重新为自己谋划新路,换条赛道寻求超脱。

如今的仙道,只是一群拾人牙慧者,在向上攀爬,每一个境界都是浅尝即止,便要向下一座山峰越去,只有踏遍每一处山峰,才能去寻觅自身的道路。

顾担明悟了过来。

坐忘道,是与炼气士同级别的一条路。

炼气士的路,最终化作了仙道中的练气。

而坐忘道,最终脱胎出了元婴。

元婴,明心见性,真我始出。

而天地生灵已经无法承受下一位得道者的重量。

对于仙道的认识越是深刻,顾担越是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残酷。

无论是巫的肉身无双,还是炼气士的先天一炁,乃至坐忘道的身融天地,万物皆我,都是何等美妙的一条道路。

可遗憾的是,大道仅容一人。

一人得道,此路断绝。

第三百四十七章 一份契机 (第2/3页)

这本书还记载,在上古之时,曾有一批人专修坐忘之道,游走于天地与自身之间,恰如走钢丝。

要么感悟天地,要么被天地同化。

当书籍被尽数翻阅之后,顾担若有所思。

“坐忘之道,应是与炼气士般,上古之时的另外一条路。其由神魂主导,感悟天地自然它最终的境界是,元婴!”

阅读悬壶济世,我只是想长生不老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