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

〖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

第二百章 儒家之辩,民族概念!(求订阅)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苏澈自然不喜欢这样一套理论,所以废掉北孔,册封南孔,就是想要寻找一点突破口。

历史上的老朱比苏澈做得更直接。

洪武二年他下诏“孔庙春秋释奠,止行于曲阜,天下不必通祀”。

说白了,就是天下人不必祭祀孔子,只需要曲阜祭祀就行。

然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臣子要忠于君主,君主也要对臣子以礼相待。

但他没有说,君使臣如果不以礼,那臣子该怎么办?

孟子替他解释了一下: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这番话的本意是从民本角度出发,他并不主张天

自从华夏经历了五代十国,宋与元后,儒家文化被不断的曲解,不断的扭曲,最终变成了明清时期的这一副模样。

汉唐时期,儒家文化大行其道,可社会风气却是极其开放自由的。

反而越是到了近代,所谓的封建礼教可谓是层出不穷,渐渐变成了一个吃人的旧社会。

这时期的儒家,已经变成了一个夹杂了大家长权威、官僚习气,地方民俗,以及宋明理学中糟粕的部分,然后套一个圣贤书的皮,曲解成这就是圣人教义,却不过是一个扭曲的怪胎而已。

这扭曲的儒家,已经完全背离原本的道路,他们将礼教的所有便宜占了去,然后无耻的将“仁义道德”这四个字披在自己的身上,当做自己无往不利的武器。

这等诏令一出,朝野大哗,所有人哭的哭,闹的闹,一个个跟家里办丧事一样,一时间整个朝堂上下,直接停摆。

迫于压力,老朱只能收回成命。

然后他将目光看向了孟子。

孟子的理论是什么?

孔子在《论语》里说过:“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程朱一再强调的“三纲五常”、“忠君爱国”等思想,为帝王的专制统治提供了精细的理论指导,成了王朝统治的精神支柱!

说白了,程朱就是帝王用来麻痹天下百姓的思想工具。

忠君爱国,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

尽管程朱对于国家稳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它对百姓思想的束缚和禁锢也显而易见。

这一套理论,钳制了民众思考,让天下百姓变得麻木不仁。

这样的儒家,把先秦那纯粹理想世界砸得粉碎,渐渐让孔子成为了所有人厌恶的老旧存在。

这等情况,早在宋王朝就开始出现端倪,程朱理学是整个毒害的发端,后面更是强化了这个毒害。

即便是圣人王明阳的心学也没有拨乱反正。

所谓的程朱理学到底是什么?

这是由周敦颐、张载、邵雍、二程等人创立,由朱熹发扬光大的新儒学,传承于子思、孟子一派。

自从被封为文宣公后,孔希路安排好了家里的一切事情,便专门来到应天府感谢皇帝陛下的天恩。

苏澈在看到孔希路的时候,本以为这就是个平平无奇的老头儿。

没想到交谈一番后,苏澈惊讶的发现,这个老头儿还是有点东西的!

他的思想和理论,和现在所谓孔学可谓是完全不同,更接近原本的孔子学问——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更加理想,也更加纯粹。

二程更重理,他俩的学说,以“心传之奥”奠定了道学的基础,更以“理”为最高的范畴,因此亦称作理学。

其核心观点是——“存天理,去人欲”,后来被朱熹所继承和发展,所以后人称之为程朱学派。

这一套学派,是一个非常完善的理论体系,直接影响了华夏的发展。

自元代开始,程朱就被历代帝王确立为官方意识形态。

因为这套新儒,完美地适应了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转变,逐渐走向政治哲学化。

第二百章 儒家之辩,民族概念!(求订阅) (第1/3页)

“这件事情,您如何看?”苏澈看着对面的老人,微笑着问道,同时将手中奏疏递了过去。

坐在苏澈对面的老者,皮肤黝黑,发须灰白,此刻低头伸手,恭恭敬敬的接过这本奏疏。

他的双手粗糙得像老松树皮,裂开了一道道口子,手心上磨出了几个厚厚的老茧,一看就是一双地道老农的手掌。

可就是这样的人,却是大明的新晋贵族,尊贵的文宣公孔希路。

阅读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