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秦始皇能听到我的心声

〖大秦:秦始皇能听到我的心声〗

第217章 准备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其实随着长安乡的发展,各种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农人发觉在长安乡赚到的比自家田地所产多得多,所以很多人已经放弃了佃农身份,直接成为长安乡雇员。

这就是手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当这种情况在整个大秦形成普遍时,那么民众就会有多余的粮和钱,有了钱之后便会追求生活过得更好,这便能很好地促进经济,经济越好,得益的人就越多,这就是让一部分人带动其他人富起来。

(本章完)

但真要做到这样,首先是让大家先吃饱,有余粮。

而长安乡的水稻便能为此提供条件。

前段时间的粮食投入咸阳,那是解决饥荒问题,但这次可专门用来当粮种,向各处推行,不出两年,再加上玉蜀黍和土豆如此高产量粮食加入,他敢保证,不出两年,大秦便可解决温饱问题。

有了温饱,那一些多余劳动力就可以解放出来进行手工业生产,这便是商业发展的萌芽。

只有发展起来,那么部分人就可专门从事非农业,就如长安乡一样,长安乡很多农人皆是来自周边的农人,他们在顾及自家田地之外,也到长安乡来赚一份额外的收入。

第217章 准备 (第2/2页)

富差距对商业会带回抑制,所以,为了让大秦的经济发展起来,他必须要做到的是先让一部分富起来。

让一部分富起来听起来很不公平,但这也是发展经济的很好做法。

李肇的做法是这样,先富起来的这一部分人便是最初的资本家,这部分的人投资,让民众就业,百姓有了收入,便能大胆消费,这一消费,便能让经济活起来。

这便是经济发展基本思路。

阅读大秦:秦始皇能听到我的心声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