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第一百七十九章、八旗子弟有余勇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现在是八月底了。

像是南方已经开始收割了。

但是关外的春天来的比较晚,所以现在种下的麦子还泛青呢。

明军的大军也没有帮八旗心疼庄稼的心思。

33旅的士兵都是从辽东军屯招募的。

不过好在不出去野战,有胸墙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些陷马坑的作用不只是阻挡明军的骑兵,还能阻挡明军的攻城器械,让明军的前沿火炮和攻城的器械不至于这么容易就推到了营寨的面前。

而陷马坑之后,是一道一丈多宽,一人深的壕沟,壕后面是一道矮墙,高度差不多就到人的胸部。

这一道胸墙是方便鸟枪、抬枪射击的。

其实现在大清的内务府已经可以生产堪用的燧发枪了——这都是英吉利友邦的功劳。

不过产量当然是没办法和大明比的,而且生产出来的那些枪械也要先紧着京营八旗,他们关外的这些八旗兵丁就只能将就着用鸟枪和抬枪了。

别说现在瑚松额手头就只有一千两百多人,就算他有一万两千人,也不敢压出去和一个旅的明军步卒野战啊。

对方用挽马拖来的大大小小的火炮,看的可真是让人心惊胆战。

不过现在清军方面在面对明军的时候也有些心得了——挨打容易长记性。

所以这个土堡修的很是坚固。

最外层是密密麻麻的陷马坑。

因为现在关内都在大打,根本没办法支应关外,再加上为了支应在关内的战争,关外的打牲人部也被抓了不少壮丁去填充索伦部骑兵。

导致许多满洲渔猎部开始逃亡。

满洲一百多年荒芜。

人口虽然不多。

也没有什么农业生产。

和盛京的八旗兵也经常有小规模的冲突。

很不客气的就直接从庄稼上踩踏而过,在距离这個叫做铁岭屯堡的八旗土堡前沿安营扎寨了。

最过分的是随33旅一起行动的一个骑马步兵营,战马直接就放出去吃青苗了。

看得在堡内的八旗镶蓝旗的协领瑚松额咬牙切齿。

但是没办法,现在是明军野战无敌的时代。

要知道在后世。

清朝放开边墙短短几十年的时间。

东北就从只有一两百万人口,迅速增加到三千余万——若不是有这三千余万的汉人的人口基数打底,后世东北是否还是汉土,那还两说呢。

不过现在这一百多万土著大多都逃进了深山老林,以现在的辽土的人口,是没有能力支撑数万脱产的大军的。

哪怕是八旗也要进行屯垦,耕作。

但是这地方的资源太丰富了,哪怕清朝经常在东北捉土著充实八旗,建立了索伦部骑兵,许多部落的壮丁都被抓走了,以至于许多部落人口大减,但是在清朝入关后这一百多年,满洲之地的人口还是在增长的。

根据历史资料。

在乾隆朝后期,包括了外东北、库页岛这两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人口约一百三十余万。

其中包括了八旗兵丁三万,满洲八旗兵丁的家眷十六万,剩下的就全部都是一些渔猎部族了。

他们从某个程度上和满洲八旗也算得上是亲戚,不过这东北之地部族非常多,许多部族未必认同自己是满洲、建州部的。

自从去岁明军开始向辽东派遣军屯之后。

清朝方面也开始加强了盛京的防备。

以海城、辽阳为中心。

配属八旗兵丁、八旗旗民、八旗汉军,在海城周围修筑屯垦筑堡。

屯垦也是没办法的。

而满清事实上除了防汉、防蒙之外。

对于东北这一片曾经崛起过辽国、金国,乃至于大清朝自己的土地也是有相当的警惕心的。

一方面不让汉人进入满洲,避免满洲人口过多,另外一方面又把满洲渔猎部的壮丁招募为索伦部骑兵和宁古塔披甲人。

经过战争的消耗。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阅阅读最新章节。

这富饶的辽土,经过一百来年的孕育,总人口只增加到一百多万人,这大清朝的人口控制手段也算是相当成功的。

第一百七十九章、八旗子弟有余勇 (第1/3页)

“敌袭!敌袭!有逆明的骡子兵!快放狼烟!”

与此同时。

在明军发现的这个土堡内的八旗兵已经乱成了一团。

这是海城群堡的前沿堡垒。

阅读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