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第三百一十章、无纳税,无代表!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分税制,自然是剽窃了后世的办法了。

后世经历过一个连续四十年的高速发展期,地方上的官员们在那四十年不遗余力,想尽办法,扩大财政,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经济。

每个地方可以说都是铆足了力气。

之所以如此,第一原因当然是因为地方官员们都是人民的好公仆,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了。

而在这个原因之外,还有一点点小原因。

但东南八省就可以先行进行税收制度改革了。

“朕有这个想法已经有些年头了,大明的税收,得分地方税,中央税,朝廷不能把地方上的一切都收走,要给地方上保留一定的税收财源,才能更好的建设地方,中央税就是关税、利息税、盐税三项目,地方税这是商税、田税、矿税、印花税四大项,税收的多寡,要直接和在各级议会拥有的名额挂钩,税收多的地区,拥有的议员数量就多,地方上只要完成才停下达的税收指标,即使是自身财政无法做到自给自足,要靠上级和朝廷补贴,也是可以在各级议会保留一定数量的代表权.无纳税,无代表!”

(本章完)

之前大明还没天下一统,各项制度,体系都没建立起来,有些地方甚至还在实行军管,有的地方还在打仗、。

还有的地方土匪遍地,地方治安混乱。

这些都需要派遣军队梳理——大明可容忍不了土匪,因为大明朝廷是要招募移民去关外,去南洋的,地方上土匪完全是障碍。

而到了现在。

四川、中原还在梳理。

地方上如果收到多少税都被朝廷装进了腰包,地方上一点都留不下,那地方上还能有什么干劲?

什么都收走。

就无法激发积极性!

这一点。

当老板这么成功的朱皇帝如何不知道?

如果把地主士大夫拥有的那些特权全部免除。

这种粗糙的土地管理方式能够获得的“投资回报”就相当有限了!

在投下了“田产实名制登记”这个震撼弹之后。

朱皇帝就宣布小朝会结束,然后把几名重臣留下了下来继续开销会。

“皇上,这个田产登记怕又是个得罪人的事情”

那就是利益!

后世的税收分中央税和地方税。

而大部分发展房地产、招商引资带来的税收都是地方税。

地方上的经济越繁荣,地方财政盘子就越大。

地方上使劲儿捞钱呃,不是,是使劲儿为人民服务的劲头当然也就越大不是。

什么和士大夫共天下

在场几人都知道朱皇帝这么说的时候,肯定是要狠狠的得罪一番士大夫了。

“皇上,何为分税制?”

顾松问道。

朱皇帝嘴角上扬。

顾松有些面带犹色的说道。

这田产实名登记,肯定是得罪人的,毕竟这时候的地主老财可都是守财奴,白银都藏在地窖里面发霉呢。

看到在场的官员都有些为难。

朱皇帝笑了。

“这事也不用担心,朕自然不会往死里得罪士大夫,而且朕现在做的事情,可都是对士大夫们有利的,朕也是读书人,也算是士大夫之中的一员嘛,所以现在做的是事情,都是为天下士人打算的。”

最好能让这些地主们都没办法通过这样简单粗暴的租赁就能获取到足够的利益。

这样他们才有动力去进行“土地的资本化经营”。

不逼他们一把。

谁也不愿意轻易改变。

其实传统文人士大夫能维持地主-佃农这样粗糙的生产关系的利益,很大程度上是和他们拥有的特权有关的。

呃.你算个什么读书人。

论语都背不全的.

官员们心里面吐槽。

但是嘴巴上当然不敢说了。

“这登记田产,是为了下一步实行的【分税制】配套的,朕打算推行【税法】,好让这收税纳税之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制度可以配套,日后大家都按照规矩来,士大夫的好处少不了。毕竟天下人都知道,我大明是和士大夫共天下的。”朱皇帝说道。

第三百一十章、无纳税,无代表! (第3/3页)

为地主是坏蛋。

而是因为他们是时代发展的绊脚石!

不过朱皇帝的大明帝国毕竟不是革命得很彻底。

所以只能通过各种手段,来限制传统的地主-佃户的生产关系的产出。

阅读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