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九十五章 足下不死,吾不得安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马良的语气中很没有底气,像是因为这枯水期,他露怯了不少。

而不等他把话讲完,关羽挥了挥手,示意他不要再说。

可很明显,关羽的心情也受到了一些影响。

那亘古不变的面瘫脸,此刻多出了许多沉重。

——枯水期!

当然,那都是在东吴国力衰弱之后,魏晋作为进攻一方,受制于枯水期…因而掣肘。

如今…反过来。

关羽要打襄阳、樊城,枯水期之下,如此低水位,那绕不开的便是关家军这支“水陆两栖部队”要以己之短,攻敌之长。

除此之外,枯水期水位下降,永远是北方兵马收益,毕竟北方人不擅水战,一旦枯水,那就完美绕开不习水战的这个难题了。

“关公不让我说,可…此次北伐,良还是要劝关公。”

马良语重心长,“两年前,曹操率军四十万对东吴的濡须口发动了猛攻,不过几个月就攻破了东吴建在长江东岸的营寨,并虏获了孙权属下的大都督——公孙阳。”

“东吴的军力仅有七万人,与曹操的军队没法匹敌,又赶上枯水期,如此艰难的境况下,两军僵持了一个多月…总算是等到了平水期的到来!”

“也正是平水期的到来,使得江东的船舶、水军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这样的水位,船只只能搁浅了。

这意味着,江东的水军完全排不上用场,反倒是因为水位的降低,北方的骑兵就有了长足的发挥空间。

这么算,就算张辽被调走了,江东这些擅水战者在陆地上斗得过魏军的骁骑么?

又比如,三国大后期,司马宣王要伐吴一统,结果也是因为冬季水位下降,导致大船无法运作,彻底搁浅。

魏文帝黄初六年,曹丕南下时也是忽略这点,在冬季动用大量战船,结果就是船队瘫痪!

没有张辽这个噩梦,合肥打下来,东吴不就破局了么?

而打下来合肥,不也就无需臭不要脸的偷袭江陵,背刺关公了么?

说到底,不是孙权不想打合肥,而是没法打,这从来就不是一个选择题!

因为曹操调走张辽的时机,恰恰就是枯水期。

据《水经注》记载,枯水期时的汉江,水位都能浅到可以涉渡。

更不会有爱牛人士谴责关麟的行为。

毕竟,他是有着很纯粹的目的。

这是众望所归。

当即,关麟张口道:“好,既是大家伙儿所希望看到的,今日本曹掾就花两倍的价钱买上一头牛,且试一试这连弩能不能射穿!”

心念于此…

这是一个北伐永远无法忽视的问题。

要知道,历史上曹操只有一次把张辽调走,那便是建安二十四年秋冬之际。

一方面,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曹操是不得以紧急调动东线的张辽。

而这时候,就引出了一个后世广为讨论的问题。

为何孙权不趁着这个时期去打合肥呢?

——枯水期。

当关羽与马良的话题聊到这枯水期时,两人的表情均不同程度的发生了变化。

很明显,这个话题并不轻松。

“以往我军,还从未在枯水期时北伐过…关公啊,三思啊!”

关麟吩咐手下衙役去寻牛。

牛其实早就找好了,只是缺一个弄死的理由罢了!

如今,为了伐曹的大业,为了验证连弩的强度。

——牛儿,你一路走好!

衙役们装模作样的跑远绕了一圈,这才将一头壮牛牵了上来。

“关四公子说的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不拿牛试上一试,怎么能看出这弩矢的威力?”

“找头牛,找头牛!”

“是啊,找头牛!”

看热闹不嫌事儿大…

俨然,这时候,已经没有人在意,牛在这个时代是重要的农耕生产力,随意杀牛是要坐牢的。

它似乎还没有预料到自己的死期将至,猛地看到这多人,还以为它即将走向“牛生巅峰”。

却听得关麟吆喝道:“本官去桥下射牛,待会儿也在桥下试那偏厢车,诸位百姓就在桥上居高临下看清楚咯…今儿个不试出个所以然,本官决不罢休!”

这眼瞅着。

——这一出好戏…就要往高潮方向发展了。

第九十五章 足下不死,吾不得安 (第2/3页)

他才十四、五岁啊,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怎么能没有牛肉的补充呢?

不过,这次…

很显然,台下一听关麟这话,大家伙儿扯着嗓门吆喝道:“试一试啊,可不就得试一试嘛…”

阅读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