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311章 我明人岂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反正船是公家的,费用都是内帑出,当然运得次数越多他们越赚钱啊。

他们这样的船老大,都是招募的原艄公,赚的是工钱,外加赏赐。

等移民潮结束,他们也赚得盆满钵满,回去当个地主老爷是没问题的,若留在交趾,可就是大财主了。

万岁爷的旨意,不止给船丁赏赐,还给移民点赏赐。

所以,移民点也改变了态度。

现在,算了吧,到了地方都得用钱呢。

有小厮轮番发木牌,小厮皮肤发黑,操着生涩的广西话,偶尔还被移民诘难。

因为他们都是安南奴隶,在明人眼里他们不是人。

这些在大明的罪人,到了交趾,个个都是大爷,那是万岁的恩典。

一个贵妇,戴着面纱,走到移民点前,吏员抬头看了她一眼:“名字?”

“徐氏。”贵妇蔫声细语。

吏员快速写下名字、籍贯,新住址。

然后拿出一块木牌,木牌上又写上徐氏的名字,将一个用麻绳捆好的一捆东西,递了出来。

徐氏接过来,竟觉得很重。

有一把刀、一张弩、一壶箭。

然后就是新户籍,和江南的户籍是一样的。

一张地契、房契,四张奴契。

还有一张银行存根,数额是十元,有小字标注:皇帝御赐。

奇怪的是,还有一张木票、石票。

以及一张贩奴证,期限到景泰二十一年。

最底下竟然是一张欠条,欠一套农具、一套铁锅,后续是还东西的时间。

见贵妇讶异。

吏员解释一句:“农具已经发没了,上面正在运送,等发到你家了,就会送到你家去,到时候凭欠条签收即可。”

“谢谢先生。”

贵妇拿不动,让她儿子帮忙。

她是妾,丈夫家是江南士绅,因传谣罪被移民至交趾。

当她被抓的时候,以为这辈子毁了,结果这罪不至死,而是将他们全家都移去交趾。

本以为交趾是魔窟,上了船才知道多舒服,除了没有丫鬟婆子伺候,其他的如常,没有官兵欺辱她们妇人。

甚至,到了交趾,她这个没身份的妾,和丈夫分的是一样多的东西、土地、房屋、奴隶。

她有一儿一女,小女儿才四岁。

吏员在登记之后,竟然也分了同样的一份。

每个人都一样,不分男女老幼。

“娘,太重了!”她儿子也是个小少爷,哪里提得动三份的东西,这还没有农具的。

贵妇帮着拖一下,从人流中找到她丈夫。

她丈夫坐在地上累得气喘吁吁的。

他有一妻六妾,十二个孩子,本以为到了交趾是受苦,谁知道好像还能过江南的日子。

只要丁口超过十口,就额外送一个铺子,他家刚好二十口,给了两个铺子。

就是他老娘命不好,被抓时吓死了。

其他的都挺好。

至于怨怼陛下,心里肯定是怨恨的,嘴上肯定不敢说。

他们和整个家族汇聚,他们家族共有六百多口人,占了半个玉乐县。

“我出去雇个车把式,把东西送走啊。”

他一边走一边嘟囔:“就不该遣散了家里的奴仆,带过来多好啊,一顷地啊,亏大发了。”

也不是谁都被移走的。

在所有罪犯中,有一技之长的,什么都可以,哪怕士绅会木匠活的,都算一技之长,被留在了江南。

所以,被移走的都是啥也不是的,准确的讲是家中蛀虫,一概移走。

登记移民之后,官方可就不管他们了。

交趾移民热,车把式忙得接不过来活,价格自然就高了。

但领到东西的,没有差钱的。

从港口到新地,有的距离很远,是要走几天的,所以沿途设有墩台岗哨。

因为路程远,就会有小偷小摸。

朱英下令,凡是交趾境内,有偷盗之人,一概赶去山里,开拓耕地去。

他把在山东的那一套挪到交趾来,起码让移民变得井井有条。

哪怕是走几天,也不用担心被偷被盗被抢。

交趾活着的,要么是安南罪人奴隶,要么是江南士绅罪人,要么是广西军,没人敢违抗朝廷。

庞大的队伍,几千辆马车在官道上通行,目的地是不一样的,有的离得近,有的离得远。

这一家人,走了六个多时辰,才到地方。

下车后一个个迷迷瞪瞪的。

看着眼前的新家,和想象中截然不同,都是土房子啊!

似乎整个玉乐,都没什么正经大房子。

“这么穷啊?”有人哭泣。

几百口子人也不吭声,心里都充满了失望。

“给了木票、石票,应该是给咱们建房子用的。”贵妇小声道。

“唉,走一步看一步吧。”

她男人苦笑:“先把家人安置了,这地方太热,要防好蚊虫,对了,这奴契有了,奴隶怎么还没有呢?”

“我也没敢多问呀,想来是统一发的吧?”

贵妇只能自己动手,简单收拾一下,等奴隶到了,再让奴隶收拾。

她家东西多。

抄家也只是抄走了财货,衣服什么的还是自己的。

搬家的时候,把家具、衣服卖掉一批,剩下的则装船运来交趾新家。

“我去问问族长。”

他家还好点,族长家最惨,上千年的家底子,都被皇帝搜刮去了。

这老头心态还挺好,听说不少老顽固,闻听被抄走后,人就死了,死在诏狱里了。

守财奴死了的能烧吗?

他老娘不就是受不了财货被抄,一命呜呼了嘛。

“问过县尊了,说奴隶不够用,晚点来发,一家匀不上一个人,有贩奴证,可自己想办法去抓。”

正说着呢。

县尉亲自押着奴隶过来。

族长用煤油灯照了照奴隶:“娘哟,咋这么黑呢?咋没几个妇人呢?”

“老爷子,您这岁数还想添个后?”那县尉打趣道。

“去去去,老夫都多大岁数了,还做那不知羞耻的事?”

族长呵斥他:“家中妇人多,没几个丫鬟婆子使唤,也不方便呀。”

“老爷子,您就别挑三拣四的了,这样的都没了,下一批移民的,要等一个月,才能有奴婢使呢,你家就先将就着用吧。”

族长心里不太爽利。

其他人赶紧圆场,问起这县尉的来历。

毕竟他们扎根在这里,免不了要和县里打交道的,最好以后弄的粮长干干。

“我哩,是广西的,当兵退下来的,我战功大,皇帝爷爷批复我转业到县里做官。”

军中人单纯,县尉也没那么多心眼:“我姓陶,以前跟汤州伯打仗的,给汤州伯当过亲兵。”

“这些奴隶,都是我亲手抓的呢。”

他满脸得意,一边说,一边让人将奴隶数字登记造册,再一一核对后,让这边签字按手印,才算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移民所还有驿站、食肆等配套设施,只要有银子,在这地方就是天堂。

“各位,就在这里排队,都喝水不?”

船老大拿着一个竹筐,里面放着竹筒:“一厘钱一瓶水,划算得很,都是烧开的开水。”

然而,这些江南士绅,深觉囊中羞涩。

心中十分气恼,若以前,他能把整个移民点都买下来,不就钱吗?我家有多是!

督抚朱英下令,景泰十一年的政绩,按照移民的数字来核定,谁招收的移民越多,功绩就越大。

皇帝又给赏赐,又有功绩可算。

移民点的吏员自然很有干劲。

从早到晚,门外都是乌央乌央的人排队,每天工作时间超过八个时辰。

每个移民所的工作人员,在十个人往上,每个人都忙得不行,却不觉得累。

碰上阔气的,会打赏几厘钱做赏赐。

这些马车,都是移民所的,而驱赶马车的,都是安南奴隶,没被送去铺路,已经是幸运的了。

在移民所做工无非就是受点气,偶尔还能得点赏钱。

就是伺候人,不太累。

他们深知,明人老爷可惹不得的。

建造了长筒型的房子,让排队的汉民不至于被晒,还设置了单间休息室,愿意掏钱进休息室的,他们是举双手欢迎。

移民所的工作人员,是交趾的吏,都是内地的秀才。

交趾的吏员,是有上升通道的,可以做官的。

而现阶段,移民就是最大的功绩。

交趾划分六个府,夏埙港距离交州不远,是交州府开设的码头,以前叫东丰港,因夏埙功劳卓著,便以他的名字命名。

安南奴隶全都垂下头,拉东西干活。

这一船,就装120个人。

基本连一个大家子都装不下,但没办法,汉人金贵,大包小包的东西,都得往安南搬,船上就装这点。

第一拨移民的时候,一船最多的时候装一千人,死活不论,像猪仔似的往这边运。

现在不行了,万岁爷下旨,给各船赏钱,移过去的活人越多,赚得就越多。

前几天有个安南奴隶和明人产生了口角,被卫兵当场击杀,明人老爷跟没事人似的。

这是大明律规定的,明人可杀死除明人外的任何人,无罪。

安南人敢有什么想法?

他们都是屠杀后的幸运儿,看见明军双腿都发软,还敢和明人讲道理?

“各位先生,往这边走,这边走!”

他们都是以家族为核心的,很多船下来的都是一家人,或者一个村的,都沾亲带故的。

而船老大也跟着下船,领着船上的人往移民点走,路上还陪着笑。

这场景,哪里是罪人移民啊,这是阔爷旅游啊。

逐一登记后。

车把式将大小箱子,装上马车,运去移民所。

船老大跟三孙子似的,领着这些移民大爷往移民点办手续,办完手续,他们就能领赏了。

活一个人一个铜板,就是现在的一厘钱。

叫法还没转过来,还研习原来的叫法,其实用的都是新钱。

“他娘的,你个废物麻溜儿的,别碍着各位先生的道!”

船老大踹倒一个安南奴隶:“还有你,看什么看?大明贵妇是你这样的贱人,能看的吗?把伱眼珠子抠出来!”

第311章 我明人岂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 (第1/3页)

夏埙港。

明人井然有序下船,一个个穿着丝绸,扇着扇子,拖家带口的走下码头。

家中的财务都在船上,先登记后,再让人来拉东西。

走下船,随着人流去移民所办理手续,要领取土地、领户籍等等东西。

阅读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