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480章 终章:奉法者弱,则国弱(大结局上)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宗室恨死了天授帝,两年来多少个郡王因为政斗死亡?多少宗室埋骨于地,你忽然告诉我不玩了?

本来铁板一块的宗室,再也凝聚不起来了。

天授帝却在冬天病逝,把烂摊子丢给了太子。

新帝继位,改元隆熙。

隆熙帝给天授帝上庙号哲宗,谥号,信。

为什么大明从创立之初就确定这一点,为什么太祖皇帝明知道太宗皇帝有才能,却还是选择建文帝?

因为太子朱标病逝后,老二老三还活着呢,太宗皇帝是老四啊!

而且马皇后有五个嫡子!

老四排行老四。

别信地摊文学说什么老四不是嫡子,看看太宗皇帝的靖难檄文就知道了,那篇靖难檄文,并没有被当时在朝的文官反驳,这就说明,太宗皇帝绝对是马皇后的亲儿子!

看看太宗皇帝的封号是燕,也就知道了,不是嫡子不可能有这个待遇。

如果太宗皇帝不是亲儿子,周王会服他?老二老三家的儿子们会服他?

为什么太宗皇帝的那些弟弟们,在太宗皇帝靖难四年里,没有拿他的身世做文章?

建文朝可都是文官啊,那些文官嘴多毒啊,怎么可能放过太宗皇帝呢?

偏偏没有任何记载!

这就说明,太宗皇帝绝对是嫡子,绝对是马皇后的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跟历朝历代比,都算是明君了,为什么还傻乎乎的放弃皇权呢?这不脑袋有病嘛!

他爹活着的时候,他就劝过,结果越劝他爹非但不听,反而疏离他,这也是天授帝想采取禅让制的原因。

可宗室杀得太厉害了。

甚至波及到了民间了,民间愤慨,所以才被迫停止所谓的禅让制。

嫡长子继承制是最稳定的。

凭什么搞这个什么圆桌议会呀?

大明有昏君吗?

没有啊!

大明皇帝干的不好吗?

干得不错呀!

等于说,把至高无上的皇权,拆分成22份,送给顶级朝臣。

可天授帝并没想到,最后挨骂的还是他。

天授元年,正式组建大明议会。

议会地点,设在谨身殿。

谨身殿算是皇帝内宫,基本用途是上厕所、换衣服用的,景泰朝用来储存机要,后来太子在谨身殿短暂办公过,之后一直用来储存机要。

隆熙帝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收权,他才不信那些文官忽悠老爹的鬼话呢,什么众正盈朝,什么一致好评。

傻了吧!

自己的皇权不要,听那些屁民的屁话?

大明是统一的大国!

不是什么联邦!

天授十二年,天授帝在民间一致好评之下,居然做出了皇位禅让制的改变!

皇位不再在自己子嗣当中传承,而是从宗室当中,择优选择。

这下坏菜了。

本来团结一致的宗室,瞬间分崩离析,朝中大乱。

在天授十四年,天授帝又收回来这条政令。

这些年一直都是这样,算是机要室,所以改用做议会,完全说得过去。

机要储存地点不变,只是把主殿空出来,不设龙椅,而是设一张椭圆形桌子,皇帝和朝臣在圆桌上,进行投票,也被民间成为圆桌会议。

国家大事,基本都从这张桌上做出决定。

朝臣肯定满意呀。

自从废了跪礼之后,朝臣的地位直线攀升,随着几次大战,世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尤其是平等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靖安帝上庙号德宗,谥号,钦。

天授帝登基,朝中再次提出战争期间废太子失德行为,导致大明由盛转衰。

天授帝惧于言论,思来想去,认为是皇权过于强大的原因,所以他决定放弃部分皇权,皇帝在朝堂上不再一言九鼎。

内阁出三个人,八部六寺主官,再加上司礼监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军机处出两位军机大臣,五军都督府出大都督,最后加上皇帝,一共23人,组建议会,大事投票,小事拍板。

凡事大事,23人必须到齐,进行投票,少数服从多数。

其他各国已经变成了联邦制了。

联邦制,民间都认为是迈向皿煮的一大步。

所以,大明提出议会制,分散了皇权,但民间还是认为,这是皿煮的决策。

朝臣都跟着吹捧,把天授帝捧到了和世祖皇帝并驾齐驱的地步。

天授帝舒服了。

第480章 终章:奉法者弱,则国弱(大结局上) (第1/3页)

靖安十四年,世界进入完全和平期,也进入了第一轮经济竞赛,互相玩命发展科技。

靖安十五年,第一台台式电脑诞生,世界正式进入科技时代。

就在靖安十五年,靖安帝驾崩。

新帝登基,改元天授。

阅读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