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

〖明末大军阀〗

第三百三十二章 战云密布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郑亲王济尔哈朗继续说道:“现我军在乳峰山、松山堡东面的黄土岭、东南处的松山,还有石门山、石家岭、紫荆山、磨盘山、锦昌堡、沙河堡、大胜堡各处,均有驻军,驻守兵马有八旗满洲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一部,又有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大部,以及外藩蒙古、高丽军一部,共有旗丁十一万余人,其中甲兵五万八余千,杂役阿哈约五万人,这些便是与明军正面对战的主力所在。”

“余者旗丁十一万,其中甲兵五万余,阿哈杂役将近六万,驻守在白庙堡一带,沿着女儿河布防,并且作为进攻杏山,截断明军粮道之兵力。”

“不过根据哨骑的回报,明军在五道岭、弘螺山等地大兴土木,并且驻守了大量兵马,看来洪承畴对后路防护甚严,我军想要顺利切断明军后路,恐怕不是那么容易。”

此时众人都小声议论了起来,皇太极也是微微皱眉。

济尔哈朗继续说道:“洪承畴素来小心,此番明国派出的援兵也都是精锐,其中还有刘衍所部数万新军,此前我军在松山堡等地的试探也证实,明军的战力很是强悍,此战我军要小心应对才是,决不可掉以轻心。”

在场的一众奴酋听了济尔哈朗的话,脸上都写满了担忧,这次的仗不好打啊。

皇太极为了打赢锦州之战,几乎将整个大清的家底都掏空了,如果此战有个闪失,大清的根基就彻底毁了!

按照八旗的编制,以牛录为基层组织单位,每二百人到三百人为一牛录,父死子继,兄亡弟代。一般来说一户都有几口人,内有男丁不等,有时二、三丁,有时五、六丁,所以满清一个牛录的人口有二、三百户,一般在一千口到二千口人不等。

在清国中,当兵的称旗丁,分披甲旗丁,未披甲旗丁。暂不当兵的叫做“余丁”或者“闲散”,他们也可以跟随出战,作为跟役一种,地位高过那些奴隶阿哈们。

每牛录的二、三百丁都是兵,可不可以披甲,就看其自身的能力如何了。不过清国男子从十岁开始,每三年就要参加考试,达标就为守兵,也就是步兵,享有军饷,享有盔甲,随后考核到马甲,巴牙喇不等,只要成绩优秀就会逐级晋升。

“诸位臣工,这次锦州之略,算满、蒙、汉各八旗,以及外藩蒙古、高丽兵马在内,我大清一共出动二十五万勇士,其中阿哈杂役十二万,余者皆是各旗甲兵、未披甲旗丁,计有十三万余人。”

“现锦州围困,我军已经环城修建了大营九座,在锦州城外凿了三道长壕,并且布置了大量兵马,主要是安平郡王的镶红旗一部,以及硕兄礼亲王正红旗一部,还有其余各旗的一些甲兵。”

“锦州城外负责围城的勇士,有各旗旗丁三万两千余人,其中甲兵一万二千,以及两万余阿哈杂役。”

“锦州城内号称有守军二万余人,不过大部分都是原锦州各堡的守军,真正能战的明军,也只有祖大寿的家丁、本部兵马,兵力在五千人左右。”

众人闻言都陷入沉思,对于济尔哈朗的部署没有意见。

在各牛录中,甲兵比例还是很高的,毕竟作为旗丁,他们从十岁起就考核,到十六岁,十八岁,二十岁还不能披甲,以此时满清的尚武氛围,这样的人是没有什么出路的,所以绝大部分的旗丁都非常“卷”。

只是此次锦州大战,皇太极几乎将各旗的旗丁都拉出来参战了,还有历年间大量掠来的汉人等奴隶追随,国内青壮几乎被一扫而空。如果此战输了,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三百三十二章 战云密布 (第1/3页)

皇太极端坐在龙椅上,锐利的目光扫过屋内的众臣,所有人纷纷起身肃立,低着头不敢有一丝声响。

皇太极的目光率先扫过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头上,锦州之战便是济尔哈朗,说道:“郑亲王,锦州战事的情况,你为诸位臣工说说吧。”

话音刚落,皇太极却突然咳嗽几声,他这么胖的身体,本身就有后世所说的高血压、高血脂的毛病,此时率军赶到前线,已经是劳累过度了,一身的旧病也开始作祟,身体变得越来越差。

多尔衮和多铎都是微微抬头,随即又急忙低下来。而济尔哈朗则是担忧地看了皇太极一眼,然后恭敬的说道:“奴才尊旨。”

阅读明末大军阀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