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

〖明末大军阀〗

第四百七十章 昌平州,皇陵卫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昌平州城如此完备、坚固,城中还有大明诸皇陵卫兵马,兵力至少在四万以上。

当然,这些都是账面上的兵力,城中实际上有多少兵马,至少要在账面的数字上打个折。

这天上午时分,豪格、阿济格率领满州正蓝旗、蒙古正蓝旗铁骑抵达昌平州城外,随即开始攻城。

蒙古正蓝旗固山额真吴赖亲率部齐射攻城,蒙古正蓝旗一万一千铁骑之中,只有两千人披甲,但是装备骑弓的人数却有八千多人,此时这八千多人正在高速在城外飞奔,如同飞蝗的箭矢不断射向城头,给城头上的守军造成了不少的伤亡。

同时吴赖率领剩余的两千多肉搏骑兵在昌平州北面等待,只要骑射将城头的守军彻底压制住,吴赖便率部冲上去,用绳索攀登城墙。

吴赖此时也发了狠,率领两千多肉搏骑兵策马冲锋,很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长生天的勇士们!肃亲王、饶余贝勒就在后面看着我们,杀进城去,为了大清,死战!”

吴赖的声音不断回荡在战场上,虽然前方正在飞驰的铁骑大军根本听不真切,但是吴赖慷慨激昂的样子,却被豪格、阿巴泰看在眼里。

豪格满意的说道:“吴赖这个家伙还算干练,将来可以好好抬举一番。”

阿巴泰说道:“吴赖的确是个干将,但是却有些浮夸,太在意上官的看法了。”

豪格略微不满的哼了一声,随后便说道:“

景泰三年昌平县徙永安城。此时的永安城为正方形,东南西北围约六里,“墙高二丈一尺,周围一千四百九十二丈九尺八寸,垛口两千九百八十六个”。城东、西、南三面环池。城墙四角设有箭楼,北面设有城门,“筑东、西、南三门”,“俱是重门券城,外施箭楼,内建楼子,皆奏讨内官监官匠修造”。

大明正德元年,昌平县升为昌平州,辖怀柔、密云、顺义三县。正德三年,降州为县。正德八年,复以昌平县为昌平州,仍领怀柔、密云、顺义三县,昌平逐渐成为大明的京畿重镇。

后因陵卫续设益多,于是在城南复筑一城连之墙。“新城接约四里,余门一,名曰小南门。其重门券城、箭楼、楼子俱是狭小。

墙高减旧城四尺,东、西、南三面周围八百四十丈五尺,垛口一千六百九十二个”,并且仍然保存了旧南城墙外的池,使其成为城内河,南城的东、西城墙

设置水门以便池水进出。而此时,环新旧二城“城濠旧者略深阔,新者甚逼窄”。

派人告诉吴赖,半个时辰内,必须冲进昌平州!”

“嗻!”

吴赖接到命令,脸色也随之一滞,自己是不是演得有些过了?

此时吴赖咬着牙,前方的对射还在继续,昌平州内的明军虽然同样不堪战,可毕竟是大明的皇陵卫,最基本的战斗意志还是有一些的,此时面对清军的围攻,还能够咬着牙坚持下来。

“冲上去,攀城!”

第四百七十章昌平州,皇陵卫 (第1/3页)

京城以北,昌平州。

昌平州城始建于大明景泰元年春正月辛巳,位于天寿山之南。

昌平州的城池初为正方形,而后修建新城,与旧城共同组成“日”字形,到了明末之后,新、旧城合并为矩形。

据《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记载:“景泰元年春正月辛巳命于天寿山之南筑城,周围十二里,以居长陵、献陵、景陵三卫官军,并移昌平县治于内。”此城名曰“永安城”。

阅读明末大军阀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