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年半导体生存指南

〖千禧年半导体生存指南〗

第二百二十七章 访谈2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包括大概三年前的时候,我跟着我们教授去和柳一起开会,期间有一批教授,大家都在帮联想支招,联想该怎么样发展自己的技术,期间柳只是‘嗯’、‘嗯’两句,没有任何实质性表示。

联想最引以为豪的是他们的精细化管理,所谓能够把成本压低,靠着ERP系统降低客户管理、供应链管理的成本,每年在接受外界采访的时候,都是强调我们要通过卓越的流程和精细化管理实现成本控制,从高层就不重视研发,研发被放在很低的地位,能实现技术突破才怪呢”

回到访谈节目现场,周新在听完主持人的问题后回答道:“我不认为要到某个阶段才能去做研发做创新,创新和研发应该是贯穿企业始终的一件事。

特别在商业现代化程度如此之高的今天,就更不是如此了。

现在有经营类贷款、风险投资、上市投资等多种手段来完成原始资本的获得,对于企业来说其实不太需要像之前那样,靠自身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

主持人继续问:“周先生,同时有说法认为,技术投资需要大量投入,一旦走错一步对企业来说是重大打击,通过您刚刚上面提到的这些手段获得的钱也是有成本的,走错的话那打击会更大了。”

这几乎是联想柳的独有观点了,在和倪光南发生争执的时候,他在公开场合的解释就是:世界上80%的公司会因为在技术上的错误的过度投入而死掉。技术不是唯一的。

周新这不得好好反驳一番:“简单的创新也是创新,技术的突破是从简单技术开始逐渐复杂化的,企业一开始就不重视技术创新,没有从技术创新上获得过好处,即便在完成原始积累,也很难实现从原本的贸易驱动变成技术驱动。

刚刚您说的那点其实是外界对创新的误解,认为技术创新需要大手笔投入,技术创新是可以小手笔投入的。

我认为想做技术驱动型企业,或者企业想实现技术转型,需要在一开始就发现可以技术创新解决的日常经营中的需求,或者是同行业企业共同存在的困难,在这一领域投入研发资源,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需求。

这个话题可以说是直指联想,在新芯在硅谷召开技术发布会后,其蓝牙技术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让国内再次开始了技工贸和贸工技的讨论。

贸工技并不是不发展技术,而是把技术的优先级放在很低的位置。在新芯科技的对比下,华国的舆论直指联想,传统媒体还会稍微顾忌,标题大致都是《联想技术之路要怎么走?》、《高科技消费时代如何创业》等等。

《高科技消费时代如何创业》只是短短点了一句:“仅仅通过贸工技实现高科技企业的成长已经不可能。”

互联网上的言论那要犀利得多,尤其是在有了知识问答社区之后,这类社区主打的就是一个理性讨论、有理有据,证据一摆出来,大家才会觉得真不行。

“谢邀,联想怎么可能能搞得好技术嘛,从华国科学院八十年代的院长周光召到九十年代的院长路甬祥,历届院长都向柳表达过希望联想在高技术领域实现更大突破的期望。

等类似的问题解决多了,从技术创新中获得好处之后,再去考虑创造需求这一级别的创新。

我认为技术创新有两种,一种是解决现实存在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二百二十七章 访谈2 (第2/3页)

技术鉴定,在事发后被问责的专家里就有帮林争辉做技术鉴定的邹世昌和许居衍。

林争辉不愿意让陈进来交大完全是他个人的说法,缺乏其他人的佐证,而且如果他真的不愿意让陈进到交大来,他完全可以阻止陈进来交大。

“您认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一直有一种说法,大致意思是我们要发挥我们的优势,去做我们擅长的,像芯片这个领域上,我们不用急着追赶,现在华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能投入的资源有限,等到完成原始积累后再去做技术研究也不迟。

周先生,您是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阅读千禧年半导体生存指南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