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222章 先见之明昏德公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臣请督莱州!”

一话既出,李世勣脸上满是轻松。

实际上他当然可以奏请先击吐谷浑,然后再调入水军督习海师。

但征吐谷浑从调集粮草到征战结束,就李世勣自己估计,最少也要明年四月份了。

如今不过才十月初,也就是至少多半年就过去了。

李世民拍着他的肩膀哈哈大笑:

“既如此,静海之功,且看懋功和正则谁能争先!”

两件事情确定之后,李靖和李世勣依次告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时并非朝堂,属于私下间的提前通气,故而也用不上大礼参拜,再说李世民也不需要这些。

就如东突厥之战,再多的溢美之词,都比不上活生生被抓到面前的颉利。

而且在副手和其他行军总管的人选上,李靖多半还要和李世民再商讨两次,等这些人选最终确定之后便会在朝会上宣布。

而往往朝会上宣布就意味着整场战事的正式启动,一如灭东突厥时的流程一般,李靖对此早已不陌生。

唯一可能不太一样的是,按此时习惯来说,李靖的这个行军大总管应该称西海道才是,但或许是后世念了太多次,如今成了青海道。

那刘仁轨如今已入陛下之眼,且多半年过去,其算学水平和海师经验能领先自己多少?

两边都要的结果很可能是在吐谷浑给李靖当副将,到了海上又要给刘仁轨当副将。

他李世勣求的是独自建功立业青史留名,而不是给人打下手的。

既如此还不如当断则断,不就是算学吗?他李世勣才不过三十岁出头,那刘仁轨可以学,他如何不能学?

因此,李世勣的眼神也愈发坚定。

“征吐谷浑,懋功可愿与药师同行?”

若是三个月前陛下问这个问题,李世勣根本不会犹豫。

但此时想想不过半个时辰前所看的海上波澜壮阔之事,他反倒有点迟疑了。

李世民与李靖也不催促,看李世勣一时犹豫,两人干脆就着阎立本刚绘出来的地图指指点点,商讨多路出击吐谷浑究竟要如何排兵布阵。

而很快,李世勣脸上的犹疑化作了坚定,郑重一拱手道:

随后李靖便以青海道负责人的身份,与李世民详细探讨了粮草调拨,与此战初步想法事宜。

而在说到对吐谷浑的另一个出军方向时,李世民低声道:

“临洮羌人不可信。”

从陇右方向进攻吐谷浑有两条路,若说鄯州是正门的话,那临洮就称得上侧门。

由成纪——也就是天水,由此向西一直走就是临洮,这里遍布羌人,继续向西便约两百多里地,便是乌海,也就是后世所说的苏定方的成名地,薛仁贵的伤心地。

不过这么说来……李靖想起来在颉利还没抓来时,李大亮就被任西北道安抚大使,看来那时虽无后世提点,但陛下的眼光已经自然而然落在了吐谷浑身上。

这些内容在李靖脑海里重新过了一遍,因此也自动忽视了陛下中间的慷慨陈词,但最后一句话听得清楚:

“……故而,朕意已决,着令药师为青海道行军大总管,督掌讨灭吐谷浑诸事。”

于是李靖拱拱手:

“定不负陛下所托。”

乌海往北不过七八十里地便是青海湖,也就是吐谷浑腹地所在。

但从此处过就难免与羌人打交道,李世勣觉得不妨征羌人同击吐谷浑,而且还能兼为向导。

对此李靖不置可否,李世民则是彻底否定了这个意见。

“临洮羌与吐谷浑素无瓜葛,即使如今臣服于唐,但为唐开罪吐谷浑也多半不愿,难免鼠首两端。”

摇摇头将这一路的谋划暂且搁下,李世民反倒是注意上了李世勣:

第222章 先见之明昏德公 (第2/3页)

谓是吐谷浑的门户所在了,因此设有鄯城和湟水城,均有驻军,就是为了防备吐谷浑。

鄯州若陷,则贼寇能长驱直入,既可北上侵袭凉州,又能向东扰略陇右,可谓大患。

而凉州都督李大亮,就是陛下嵌在陇右的一颗钉子,既可靠又善战,虽无赫赫之功但战阵无失,又善经略,故而掌凉州最为合适不过。

此次鄯州的吐谷浑之危也是李大亮从凉州点兵前往解开。

阅读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