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267章 算学治国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户县乃是南北朝时便有设,位于长安西南方向不过四五十里,因为离京城迫近的缘故,其很多民户编册在长安也都有留存,这些数据在唐代隋后也都被完整保存了下来。

奏折开篇便是以前隋初立的开皇五年为例,详细罗列了户县的耕田亩数,民户编册数,然后通过简单的计算得出了每户约多少亩良田。

紧随其后,奏折中依据此法继续详细罗列了大业三年、武德元年、贞观二年这几个时间点。

四个时期每户约有多少亩良田被写的清清楚楚,不需要知道怎么计算的,李世民也逐渐能看出来问题。

前隋时大业三年堪称盛极一时,但每户所有的良田反倒不如开皇年间多。

房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且李世民心中清楚,这只是纸面数据,还没有罗列更复杂的土地兼并问题,但总之大业时前隋盛极一时,但百姓反倒食不果腹?

田地不够,便吃不饱肚子,百姓吃不饱,则民乱自起,李世民隐隐抽了一口凉气。

这是一种全新的视角,让他身体都有点禁不住颤栗,作为一个帝王他更是一眼就看出了这算学于治国亦可称利器!

稍微让李世民松了口气的是,大唐被罗列出来的武德元年和贞观二年对比并没有那么惨烈。

贞观二年相较于武德元年,耕田亩数在增长,户数也在缓慢增长,每户大致所有的良田亩数也在增长。

哦对,若无光幕,他此刻或已噶了罢。

小小的感怀并没有战局多长时间,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与陛下见礼后便亲手呈递上一个奏折:

“吾与克明耗费月余,整理出了户县的清册,请大家过目。”

看着房玄龄郑重的表情,李世民也有点紧张起来,同样郑重的亲手接过。

这封奏折与以往李世民所见的并不相同,一翻开便是一串密密麻麻的数字。

但李世民同样也心知肚明,开皇元年与大业三年相距足足有二十几年,武德元年至贞观二年,不过也才十一年,与之放在一起比较并不公平。

不过就算如此,李世民也隐隐嗅到了一股不太好的味道。

这户县离长安太近,故而李世民对其地理也清楚得很,虽毗邻涝水土地肥沃,但这个县城所有的良田数目总归是有尽头的。

但百姓户数的增长有尽头吗?答案显而易见。

这便是有限的耕田与无限的民户之间的矛盾!李世民心中犹如黄钟大吕,顿时便想起来了那个马什么陷阱。

第267章 算学治国 (第2/3页)

生出百般想法。

而且其中不少内容算得上惊世骇俗,挂在太极殿也不太合适。

左右打量,房玄龄感慨颇多,后世之景常常出现在梦中也令他流连忘返,醒后反而对公务更加信心满满。

杜如晦最感慨——若是没光幕的话,用后世那个字怎么说来着?

阅读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